南乌素公社所在地叫甲台镇。这个“镇子”有一条长约百米的大街,什么粮站、储蓄所、百货店、农技站、生资站、供销社等等都集中在这条街上。
朱文正来的这天正好是“逢五、逢十”的大集,街上挤满四里八乡来赶集的农民。朱文正是故意选择逢集的日子来的,因为逢集人多,人多他就不显眼,也就比较有安全感。
朱文正是来往佳川打电话的。这有点冒险,不过朱文正已经考虑周全了,应该问题不大。
打长途只能上公社驻地,因为那儿一般都有邮电所。本来他可以去北乌素打,他问清楚了,北乌素离棋盘台9公里,甲台镇离棋盘台却有16公里。还是出于安全考虑,他决定舍近求远。当然,能够有“求远”的底气,还在于他有了英子的自行车。
邮电所在镇子西头,位于一幢两层楼的楼下,有个绿色的双扇木门,门前是个邮筒。它的左边是个“红旗饭店”,右边是个“新华书店”。
朱文正在那邮电所的斜对面瞅了半天,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咬咬牙,义无反顾般地走了过去。
推开门,看到里面有个长条形的柜台,柜台上方一左一右悬挂着两个油漆木牌,一个写着“汇兑”,一个写着“包裹”。柜台里面坐着两个穿绿色制服的营业员,一男一女,“包裹”下面是男的,约有四十五六,黑黑瘦瘦的,戴副白框的眼镜;“汇兑”下面是个女的,梳着两条长辫子,她正在埋头写字,看不清模样。朱文正左右瞅了一阵,没有发现“长途电话”的标志。
一个五六十岁的农村大娘伏在柜台上,冲着写字的姑娘一个劲儿叫着:“同志,同志啊,我要邮钱,我朝山外邮钱。”
姑娘头也不抬地拿过一张汇款单放柜台上,一边说:“你先填一下,跟你说了你别急,等我把这个同志的办完了。”
大娘拿过那汇款单,伸得远远地看了半天,又叫那姑娘:“同志啊,花了眼,看不见哪。”
姑娘又把一个拴着细麻绳的老花镜递了出来,同时抬眼看了看老太太。这下朱文正看清了她。她是长圆脸,尖下颌,细长的眉毛,大而亮的眼睛,端正的鼻梁下面是丰润而性感的小嘴。不光长得俊秀,而且皮肤又白又细,朱文正看到了她的一只手,柔若无骨,玉石般晶莹,那好看的样子,让他立时就有了想去摸一下的冲动。
这时,老太太送给了他一个表现自我的好机会。
那个大娘戴上眼镜之后很快又摘了下来,说她不会写字。于是朱文正马上凑过去说:“大娘,我来帮你写。你说吧,往哪儿邮钱。”
这个动作效果很好,那漂亮姑娘很快朝他看了一眼,拿一只圆珠笔给他,然后又低下头忙起来。
几分钟后,姑娘忙完了,她再次抬头看看朱文正,微笑一下问:“同志,你办什么业务?汇款吗?”
朱文正忙说:“我不汇款,我打个长途电话,这里可以打吗?”
“可以。”她问:“打哪里?”随即递上一张“申请单”。
“宁西的佳川市,行不行?”
“哦,够远的。行,可能等的时间长一点。”姑娘拿回单子看了一下。那单子很简单,只有姓名、工作单位、申请长途通话地点,电话号码等几项。姓名栏内,朱文正填了个假名“夏舟”。“夏舟”者,“瞎诌”也,就是“胡编乱造”的意思。工作单位填的是北乌素公社建筑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