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红很快就和同宿舍的姑娘小兰混熟了。小兰跟她同岁,是西塔县人,两人性格相似,脾气也合得来。于是,刘伟红又跟她说起了“夏舟”的事儿,当然她编了个理由,说跟夏舟借过五块钱,老想还他就是找不到人了。小兰就说,可能他跟你说的是大名。这儿跟你们南乌素不一样,这儿的人很少用大名,互相之间,不是叫外号,就是叫小名。刘伟红恍然大悟,可又发愁地说,那谁知道他小名啊外号啊叫什么。
小兰根本不把这当成难事。她说,就这北乌素,丁点大的地方,还能找不着。再说那建筑队的人,我还认识好几个呢,他长什么样?
刘伟红就形容了一番:脸有点方方的,眉毛黑黑的,鼻梁高高的,皮肤细细的,身子不胖不瘦,个子差不多有一米八……她还没说完小兰就笑了,说:“原来是这么精神一个小伙子,你念念不忘的,不会就为了还他五块钱吧!”
刘伟红的脸一红,打了小兰一下说:“去你的,是你问我他长得什么样嘛!你才念念不忘呢。”
小兰说:“我又不认识他,我不忘什么呀。不过你放心,只要这人真在北乌素,我保证,不出三天,我定准能给你找出来。”
小兰说到做到,这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她就拉着刘伟红去了公社的装卸队。
不过不凑巧的是,装卸队没人,可能是跟着车出去干活了。院里的“运输办公室”也下了班,里面只有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头在边啃着馒头边看报纸。小兰问了问他,他听了直摇头,一来他从没听说过夏舟这个人名,二来装卸队一共七个人,个头都不高,没一个超过一米七五的。
小兰不灰心,拉着刘伟红出门继续往西,走到了“红旗”饭店的门口。
这个时候是个吃饭的点儿,但饭店里没几个人。英子挺无聊地靠在旁边小卖部的门框上,嘴里磕着瓜子,见了她俩过来忙招呼:“买东西还是吃饭啊,吃饭里面请。”
她俩是吃过饭出来的,刘伟红就连连摇手,拉着小兰往回走。小兰觉得英子好像有点面熟,就悄声对刘伟红说:“问问她也行啊,兴许她知道呢。”
她俩又返了回来,这回英子先认出了小兰:“哎,你是粮店的小张吧?干嘛?有事啊?”
小兰也认出了英子:“对对,你是那个,建筑队做饭的是吧。上我们那里买过粮食。怎么好久没去了?”
英子说:“早不干了。你没听说棋盘台出事啊,然后建筑队就撤了,改成了装卸队。我这会儿在这个公社饭店——对了,你们那儿来人啊什么的,可以到我们这儿来吃饭。”
小兰笑着说:“好好好。哎,正好跟你打听个人。你们原来建筑队,有没有一个叫夏舟的人啊,个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