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之下,清歌的身体在无尽的黑暗中急速下坠,耳边充斥着呼啸的风声,四周一片死寂寒冷。她努力稳住心神,试图寻找着一丝自救的机会。
突然,前方隐约闪现出一点微光。清歌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她调整身形,借助洞壁的凸起,几次灵巧的跃动,终于在一处凸起的岩石上稳住了身形。
她大口喘息着,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而幽深的地下洞穴,四周石壁上布满了奇异的荧光苔藓,散发着微弱的光芒。远处似乎传来阵阵低沉的兽吼,令人不寒而栗。
清歌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摸了摸腰间的长剑,感受到那熟悉的温度,她的内心逐渐安定。她抬头望向头顶,只有一片漆黑,再也看不到小月的身影。
点燃火把后,清歌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幽暗潮湿的山洞中。洞穴内部弥漫着腐朽的气息和湿气,四周几乎陷入黑暗,只有一些散发幽光的蘑菇为这片阴冷的世界带来微弱的光亮。
她的心情沉重,回忆起刚才的情景。那巨大的魔族身披漆黑鳞甲,手臂上生有锋利的利刃,与师父描述中的魔尊极为相似。若魔族真如她所猜测般卷土重来,碧水城将岌岌可危,小师妹也可能面临危险。此刻,清歌的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找到出口,与小师妹汇合,确保她的安全。
借着火把微弱的光芒,清歌小心翼翼地在黑暗中前行。忽然,她听到身旁传来一声重物坠地的闷响,她的神经瞬间紧绷,手不由自主地握住腰间的佩剑,警惕地向声音来源看去。洞穴的阴影在火光中扭曲,似乎潜藏着未知的危险。
清歌拔出佩剑,环顾四周。落地声引起的尘土逐渐散去,光线昏暗中,一抹亮光闪过,定睛一看,竟是个和尚。那人光头锃亮,戒疤清晰,身形魁梧,肌肤泛红,手臂上青筋暴起,面容粗犷,浓密的胡子和如刷的浓眉下,眼神中透出一股坚毅与警觉。身着褐色僧袍,背上高高隆起的黑色包袱显得分外醒目。
和尚愣了一下,迅速站起身来,借助铁棍稳住身形,随后向清歌拱手行礼。清歌也回礼,正欲开口,洞穴中传来一阵低吟,只见不远处的岩壁上,三双闪烁着冷光的眼睛正盯着她。她心头一紧,迅速跃起,拉开了距离。
她与那僧人交换了眼神,一左一右摆开架势,看那僧人手持铁棍,一个大大的黑包袱在背上高高鼓起,不知装了何物。再看那身形,当是一外家高手,自己门派以灵活剑法见长,一柔一刚最能配合默契。
她与那僧人交换了眼神,一左一右摆开架势。清歌紧握剑柄,僧人也放低重心,双手握住铁棍,凝视着六眼蜘蛛。蜘蛛在洞壁上迅速攀爬,威胁逐步逼近。突然间,蜘蛛喷出一股黏稠的蛛丝,如箭般直射清歌。她迅速侧身躲避,但蛛丝如活物般紧追不舍,缠绕在她的周身,使她的动作稍显迟滞。
僧人见状,迅速挥动铁棍,试图打断蛛丝,但蛛丝却如钢索般坚韧,将僧人也困在其中。清歌不甘示弱,利用洞壁的凹陷,灵活地闪避蜘蛛的进攻,迅速绕至其侧后方,剑锋猛然刺向蜘蛛的腹部。一道鲜血喷涌而出,蜘蛛痛苦地尖叫,六只眼睛中透出绝望。
就在此时,僧人猛然运气,身体爆发出一阵金光,震碎了蛛网。随即,他提起铁棍,重重挥向蜘蛛的背部。蜘蛛再也无法支撑,身形摇摇欲坠,清歌抓住机会,剑锋直刺蜘蛛头部,结束了它的生命。
蜘蛛发出最后一声嘶鸣,六只眼睛失去了光芒,巨大的身躯在地上颤抖了几下,最终再也没有动弹。
“没想到在此处还能遇见同行之人。”智远收回铁棍,朝清歌笑道,略显惊讶地打量她一眼,“施主看身法,莫非是云霄派的弟子?”
“在下清歌,乃云霄派弟子,奉师命下山,途径此地,不料与小师妹走散。”清歌略作沉吟,决定不透露更多,毕竟眼前的僧人虽然看起来不似敌人,但谨慎些总是好的。
智远听后,点了点头,露出了一丝笑意:“原来如此,久闻云霄派大名,云霄千岭,行摄无痕,果然名不虚传。施主身法飘逸,剑术精妙,看来也是门中翘楚。”他说这话时,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但很快收敛,继续道:“贫僧法号智远,四处云游,今日与施主结缘,若不嫌弃,愿结伴同行,共寻出路。”
清歌心中一松,察觉到他并无恶意,也逐渐放下戒备:“如此甚好,前路未明,多一人相助也是好事。”
两人决定暂且同行,清歌率先迈步向前,心中却仍在思索:这智远身上的武艺如此精湛,绝非寻常僧人,不知他的来历是否如他说般简单。但她此刻并不打算深究,只要前路有他相助,她也能专心寻师妹。
智远跟在她身后,微微低头沉思:云霄派果然不凡,这清歌虽未明言,但从她的气度与武艺来看,绝非寻常弟子。
他们一前一后向洞穴深处走去,气氛渐渐变得轻松。然而,清歌未曾注意到,智远在她转身后,悄悄走向了蜘蛛的尸体,蹲下身来,用随身的短刀迅速割下了蜘蛛的六条腿,将其熟练地塞进了他背上的包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