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她的内心当然不觉得自己矮小,而是能从那些奴仆们的言行举止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好像整个人高大起来,膨胀起来。
她产生了一种异常悲哀的爽快感。
回到院子,沈嬷嬷早已收到了夫人那边的传话,着人为蒋嬷嬷准备好了一切。
两人看起来也是旧相识了,一见面就十分客气热络。
趁两人聊得起劲,灵玉找了难得得空的青兰和青竹两人一起说说话。
“听说青兰你读过书,都读过些什么?”
“奴婢只是读过些启蒙书,识得字。”
“除此之外呢,那些科举的经典?”
“都没读过,只还读过些杂书。”
“青兰你几岁开始读书的?”
“是三岁。”
“哦哦,那真好啊,我都三岁多了,还没读过书,也不怎么识得那些书上的字。”
灵玉感慨着,虽然这个世界说是有什么灵气修道者,但和前世的古代王朝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没读过书蒙过学的自己,还是在文盲范畴。
青竹在一旁默默听着,一声不吭,看起来有点呆。
灵玉正觉得不能冷落了青竹,想问些什么,却是沈蒋二位嬷嬷已经聊完了,笑容满面地走过来。
蒋嬷嬷开始正式在灵玉面前见礼,周围的下人也停下手上的活计,开始一一见过这位新来的蒋嬷嬷。
众人都清楚,这院子里又多了位管事的,且蒋沈二人似乎又颇为亲近,不像会有什么矛盾,这联起手来,其他人的日子都不会好过,她只希望自己能护好院里这些丫鬟们,免得他们被自己连累。
那一盒皇贵妃赏的琉璃珠,都已经分发下去,该拿到的都能拿到,蒋沈两位嬷嬷都有,梅香橘香也有,剩了几颗还是留下来,作打点用。
青兰和青竹的琉璃珠也就不显眼了。
“青兰你启蒙的书都是些什么书?”灵玉又拉着她们聊起来。
“就是《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这些,也学着念了一些诗文。”
灵玉很惊奇,让青兰把内容念给她听,居然和前世相差不大,很多基础性的东西都有一一对应的存在。
看来灵气对这个世界的改变真的不大,很多底层的东西都没有被修改。
“为什么《百家姓》里赵是第一个?这《百家姓》又是什么时候谁人编纂的?你知道吗?”她好奇地问。
“回姑娘,奴婢还真的听说过一些,说是上古时候,有一国名为赵,当时的赵王的确还姓赵,是赵王着当时的官员编了一本百家姓,后世基本承袭。”青兰姿态很是恭谨地回应。
灵玉默念起前世背过的百家姓,又看着还在对众人讲话的蒋嬷嬷和沈嬷嬷,忽然大声问道:
“我听说这《百家姓》里,蒋和沈是连在一起的,是或不是?我看这蒋嬷嬷和沈嬷嬷如此亲热,想必是有这个缘分的。”
青兰应:“姑娘说的是,这沈与蒋是的确是连着的。”
“那《百家姓》里,是不是蒋在沈前?”灵玉像是在一脸好奇地问着。
青兰眸光闪动,似乎明白了什么,又有些犹豫,但还是道:“姑娘说的是,蒋在沈前。”
沈嬷嬷和蒋嬷嬷二人正笑着,忽然见灵玉和身边的小丫头演了这么一出“挑拨离间的儿戏”,一下子被打断,院子里安静了下来。
蒋嬷嬷自持老成,也看多了人和事,脸上的笑容只是淡了些,轻轻摇头。
沈嬷嬷却是不淡定,她和灵玉太熟悉了,这不是一个稚童对成人世界的拙劣模仿,不是可以用哄孩子那一套安抚拿捏的,这是对方在没办法从上层达成目的之后,明明白白的挑衅。
沈嬷嬷当然不能直接接招,而是大声笑着:“我们姑娘是个和善人,蒋嬷嬷能来我们院子里,实在是有福。我们院子里有个大丫头唤作橘香的,一天天的都不见着人,要是换了别人,早给撵出去了,可我们姑娘实在心善,连我要罚例钱姑娘都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