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这才散去,但那种兴奋喜悦之情却蔓延着。
太师明白,这件事表面上,是皇帝尊重他的意见,按理来讲,在太子府,太子也是君,他这个太子太师才是“太子府这个衙门的主官”,主官不希望某个修道者来,那他便不能来;
然而实际上,这一定是修道界内部的纷争,与世俗之争,与儒家在朝堂的地位,都无关。
他们儒家始于神朝建立前的远古蛮荒时代,那时,这片土地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大国无不是由强大的修道者甚至仙人建立,然后凝聚神格,成为神王,而强大的地区,则是由一位位仙人建立了自己门派。
然而还有许多弱小的国家,他们水源还算充裕,土地还算肥沃,可却因为种种原因,灵气稀薄,乃至于一个修道者都没有。
在诸多接触不到修道界、没有一个修道者的小国家中,其中便有一国诞生了一位圣人。
或者说因为他,才有了圣人这个称呼。
那位圣人曾拒绝国许多大国的做官邀请,那些国家无不承诺帮助他成为修道者乃至于仙人。
圣人只想当人,不想当仙,更不想当神。
他收过许多弟子,教育过许多小国君主如何治理国家。
到了他晚年时,他已经有了以凡人之躯凝聚神格的机会,但他依旧拒绝了。
他只想教育世人,凡人,应该如何活在这世上。
然而时代的洪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他死之后,这个世界很快又迎来了一场灵气爆发,这世上再没有一个完全属于凡人的国度,圣人也逐渐被人遗忘。
再然后,就是神朝的建立、统治、覆灭,以及随之而来的灵气枯竭。
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起初,只是神朝覆灭了,诸多神仙们还在争夺权柄。
后来,神明逐渐消失了,仙人也成了隐匿于山间的传说,再后来,仙人也消失了,修道者也逐渐远离了世俗人间。
在这个过程里,人们逐渐习惯了没有神仙的日子,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后来从历史残留的故纸堆中,捡起了圣人言,人们才明白,原来人应该这么活着。
当然,也有许多人从更古老的遗留中,找到那些小国家曾经诞生过的种种思想,那些同样是他们先祖的光辉,但都在与儒家的斗争中败落。
从此以后,历朝历代都以儒家治国,只有儒家才是显学。
在诸多思想中,还存在一种“道家思想”。但所谓道家思想,依旧是凡人治理凡人的学说,到现在可以说和修道界已经关系不大,那种所谓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是凡人中的圣人根据他们理解的“道”而创造的,并非修道者们奉为真理的准则。
修道界的主流,则从来都是追逐天道,你是顺应天道也好,是逆伐天道也罢,终究是要将个人命运与天道相绑定,以成就个体之不朽。
而像灵玉这样的天道之变数,是大多数修道者想要顺应和帮助的,也是少数修道者想要毁灭的。
当然,在眼下的修道界如此式微,完全依赖于世俗王朝而存在的情况下,就算是主流修道者也少之又少,更何况是那种只在王朝末世偶尔露面、随着新王朝的建立很快灭亡的“非主流”。
但总之,在世俗王朝,儒家的这一套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导,他们不会再希望回到那个修道者高高在上的年代。
而今他们对修道者的漠视,不过是千年来再没有掀起任何浪花的修道界,早就已经不再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世俗王朝统治者的力量。
也是因此,太子太师觉得修道界的纷争影响不了大局,太子终究还是会回到正轨,终究会意识到世俗皇权的力量足以碾压那些看起来强大但其实不堪一击的东西。
司天监。
监正坐在自己椅子上,桌前铺开着一张朝廷的邸报。
“咚咚咚”。
这时,一位书吏敲门进来。
“大人,给那位准备的位置已经安排好了。”
“嗯,我知道了。”
“……大人,她真的会来吗?毕竟只是个九品的监候,她又是侯府贵女……”
“无论她来不来,我们都得准备。”
“大人,小人斗胆问,为何咱们不能直接给她一个有品阶的官职?”
监正看向眼前之人,笑了笑:“你是道门弟子?”
“小人曾得一位道长恩惠。”
监正点点头:“不该你问的就别问,修道界经不起损耗。”
“大人恕罪!”
“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