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反应过来,先是摇摇头,有些忍俊不禁,然后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轻轻问道:
“今日是王嬷嬷在值守?”
太子妃闻言,颦着眉点点头。
灵玉不明白,直接问道:“王嬷嬷是谁?还敢拿捏住你们?”
太子思忖一番,直接道:“你从我岳父大人那里也知道了些原委,其实父皇反对这件事,多少说得上与这位王嬷嬷有关。”
“哦?”灵玉一下子来了兴趣。
太子则是似笑非笑道:“她从前,也是个完成了淬体的女修!
“并且终身未嫁。”
灵玉顿时理解到了他话中的意思,一时间又不知该作何表情、作何心情。
太子接下来又细细将这位王嬷嬷的生平将来。
她出身于江南一个颇为富庶的小地主家族,自幼是比照着官家小姐来养的,妇德、女红、管家、品行都是上等,虽是容貌欠缺了些许,但极为聪慧,性情刚直,天然自带一股气场,在同龄人中鹤立鸡群。
只是到了她十三岁的年纪,她家道中落,被卖到了一户人家当丫鬟,这户人家的老爷是个大商人,有幸也见识过修士,不知怎么的,他就觉得这个这丫鬟不凡。
外人自然当他是一把年纪,鬼迷心窍,或是年轻是对修道执念过重,求而不得,以至于年纪大了,人糊涂了,就开始妄想。
他却是坚持,培养她习武,从头开始打磨根骨,后来竟真是养成了一位高手。
家人觉得也算是不错,劝他把她嫁给家里的家丁,当个护院,也是不错。
可他又偏不,他带着她上了京城,花了大价钱见到了修士,于是她的求道路才开始。
到此时,她已经是二十五岁的年纪,在修道者眼里,现在开始还是太晚了。
但她就是凭借着她的执拗劲儿,加上她的确不寻常的天赋,在二十八岁时修行到了个人身体的巅峰,获得了去溪丘圣地的机会。
但去了溪丘,这又只是另一段开始罢了,要将身体用灵气打磨到圆满,不仅需要莫大的毅力,还需要很多的钱和资源,那位对他极好的老爷,看到了她成为真正修士的希望,几乎是倾家荡产地投入资源,终于让她在三十三岁那年完成了淬体,并且紧接着进行了一次“弃红尘”的尝试,这次尝试无疑是失败了。
其实按照惯例,她本不该获得这样的机会,但她的经历过于曲折,她表现出来的意志力又过于惊人,让人产生了一种她能一次通关的错觉。
这次失败没有让她气馁,虽然她已经没有了继续留在溪丘的资格,但她出来以后,一直在为自己的前途努力着。
她曾经短暂地在礼部当过仪制司主事,也曾行走天下进行历练。
可她后来又尝试了两次,依旧失败,然后她的身体开始衰老,她再也没能力积累足够的资源去冲击下一境界,最终只能回到京城,任凭朝廷按照惯例对她进行安排。
若是她有后代,她应该有个荫官的资格,可她最亲的亲人已经离去,她不愿意给那些族人。
她希望把这个资格留给那位老爷的后人,最终如愿,而她则是在太子府建立以后,成为了太子府的女官。
她一辈子没有成亲,一辈子像那些男修一样活着,可她终究未能如愿突破那一关。
“所以陛下因此觉得,女修士一辈子不结婚,就一辈子不能圆满,不能突破‘弃红尘’?”灵玉十分惊讶道。
“你应该听出我在故事有遗漏。”太子讲得口渴,啜了一口茶,缓缓道。
“就是那位资助她修道的贵人嘛,他什么时候死的?是不是他死了以后,她就丧失了心气。”灵玉觉得这个故事没什么难猜的。
“你们该不会是觉得,她是因为没能嫁给她的贵人,遗憾终身,所以才不能有进益吧?”
她用一种很怪异的眼神看着太子,仿佛在说:
你这人怎的如此庸俗?居然用这种世俗的想法来揣测我们修道者?
太子则是悠然慨叹道:“其实我问过她,她说的是,她很后悔没能在贵人活着的时候报答他。
“那时候她一心想着变强,害怕她一旦提了报答,他不但不会继续资助她,还会连本带利地管她要回去,以任何方式。
“若是还了,她这辈子都再没有进一步的可能。”
“其实这世上哪里缺明白人,很多人,溪丘的人,还有京城里的人,都问过她,她是不是这个贵人的缘故才不能突破心关。
“尤其是天师,点过她好几次。”
“可她偏要说,她懂,她觉得自己能踏入修道之路,是因为她天资卓绝,所以老天爷都不忍埋没她,她注定要成为像天师那样的人,任何外人都不会成为她的阻碍,现在经历的曲折不过是天道对她的磨砺。
“其实她哪里懂,做官也好,历练也好,她身在其中,却不过是冷眼旁观着,生怕那些世俗的东西,像在她十多岁时候那样伤害她,让她变得更加身不由己,进而走不出去。她虽然没有一辈子住在溪丘,可她的心就困在了溪丘,不入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