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友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书友小说网 > 问道寻心 > 第126章 艰难的路

第126章 艰难的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是个读书人,像许许多多没能中进士的读书人一样,一次中举,三次落第,六年的努力,终究一场泡影。

有些人铁了心要考进士,无论失败多少次都要去考,三次考不上,失去了举人资格,那就再去考;但更多的人别说重新去考举人资格,就算是只失败一次,都有可能失了心气,或者家中再无力支持其继续科举之路,进而放弃后续的机会,直到举人资格过期失效。

章石就是很普通的那种情况,中了举,有资格考进士,那就考,考不上继续,三次都考不上,那就是没这个命,老老实实回家。

他家在当地也算是个书香门第,小地主的家底,一直有人读书,只是没人中进士做官,他已经是最有出息的了。

回去以后他就开设了学堂,教书育人,在十里八乡也算是很有名气的夫子。

这也是读书人很普遍的一种选择,以至于他时常觉得,自己实在是个没什么特点的人。

直到有学生告诉他,说家里交不起新加的税,地要被官府收走了。

他出面和官府交涉,很顺利地让官府把地还了,并且官府竟然很给面子地没有收多收的那一部分税。

这实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学生那天哭着问他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时,这件事就像一根刺扎在了他心里。

他开始仔细观察县里的税收情况,并且四处打听,确认了这位姓鲍的县令有比较严重的私自加税和贪污贿赂的行为。

这依旧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又不是什么不谙世事的年轻人。

人到中年,没吃过猪肉也见识过猪跑,惊讶什么呢,做好自己就够了。

于是他依旧将各种圣贤的道理教育给学生们,期望着他的教导能让这些孩子在未来的某些时候,能够有所坚持,只是心里的那根刺却总是拔不掉。

直到有一天半夜,他猛然睁开眼,心里的声音告诉他,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他要去做些什么。

他原以为家人会阻拦,毕竟这不是一件对自己和家族有利的事,甚至可能有害。

可他的夫人却说:

“若是了了这桩心事,能让你半夜三更睡得熟些,不再唉声叹气地吵我,那你就去吧。”

然后他就开始了一场艰难的旅途。

像预料中的一样,好不容易收集了一些证据,一级一级上告,但官官相护,无数人劝阻。

好在他家里算是书香门第,有些影响;他自己是读书人,当年书院求学认识的同窗中也有当官的;他自己这几年教书育人,也挣得了一些名声,种种因素影响下,劝阻的人多,但没有对他动手的。

他曾无意间听到过一个衙役在背后说他的话:“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教书先生,除了考不上进士没遇到过什么磨难,不知天高地厚,能掀起什么风浪来?不去理会他便是。”

听到这话时,他正在一家面馆吃面,肩上背着包袱,正是打算打道回府。

没错,他当时已经被劝退了。

劝退他的那些大人们,也都是读书人,还是进士出身,说话客客气气,有理有据,丝毫不为难他。

他被这种态度打动,心想这些身处高位,能做官到这个级别的大人们,果然是有过人之处,他们都和自己有商有量,没有为难自己,更是没有像传说中那样动粗,自己又何必为难他们呢?

但吃完这碗面,他就改了主意。

他要去京城告状。

没错,他只是个读书人,但正是读书才明理,正是读失才知得失,知兴衰。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他,那不是他这种人能做到的,他没有什么英雄气,也没有什么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

他就是想再试一试,不试试怎么会死心。

幸运的是,他曾考了三次春闱,因为舍不得花钱在京城住着,所以每次都是上京赶考,开开回回折腾,这去京城的路,他也是真的走熟了。

但这条路依旧难走。

因为他没有带很充足的盘缠,也因为他要去做的事,并不那么能够说出口。

他是跟着商队一起出发的,同行的有很多真正进京赶考的士子,他在他们中间,丝毫不显眼。

看着那些年轻士子的朝气,以及一些和他年龄相仿依旧还在科举的老书生们眼中的浑浊,他会不禁想,对于一件事,放弃和坚持,究竟哪一种才是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