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友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书友小说网 > 梧桐树下 > 第47章 幡然悔悟

第47章 幡然悔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爸爸表示欣慰,带着傅海卿继续向前走,一路上说了好些有的没的,相关的不相关的全说了,毫无保留,简直像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逛完一整圈后,依旧没有停下的意思。

终于在某个契机的作用下,爸爸发现他的儿子正在走神,或许是在想,为什么明明一开始只是随便问问,爸爸却表现得如此兴致高涨?察觉到此一层想法,他连忙打住,说:“爸爸很高兴你对大自然感兴趣,所以趁机多说了一点,绝非借机给你上课,把闲逛弄得很枯燥乏味,毕竟你知道……”他解释着解释着,又忍不住谈及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与植被生长的联系,然后情不自禁地分享在阿拉伯半岛上有种奇特的树,长得像巨型蘑菇,非洲哪里哪里有比人高的仙人掌,热带雨林天生诱惑红唇的嘴唇花等等。

“爸爸,好啦,”傅海卿停住脚步,正色道,“天色渐渐黑下去了,我们赶紧回屋做饭吧。”

爸爸的脸上闪过一瞬的尴尬,纵然他以极其迅速老练的方式调整好姿态,却仍被对面不经世事的黄毛小子巧妙地捕捉到了,原因无他,凭熟悉二字便足够解释。

今年天气好,附近里里外外的梧桐树皆吸饱了营养,长势喜人,树干直挺挺站着,比去年又高了好一大截,想必不多时便能与中庭的老树比肩。爸爸不断投向树木的眼光中似乎饱含着两种不同的复杂情怀,那样恋恋不舍,说是自然也非自然,到头来全怪这容易触景生情的秋季。

爸爸叹下一口气,心中无限怅惘,而怅惘又化作感动,进而化作欣然自释,他上前拍了拍树干,勉为其难道:“抱歉,卿卿。我们还是聊聊你的画吧。”

傅海卿笔直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他注意到父亲眉眼处的皱纹不知何时加深了几分,略显苍老和疲惫,轻微弯曲的脊背仅靠不易察觉的幅度就轻易改变了人的气质。时光的流逝有时极快,有时极慢,有时在极快与极慢间反复试探,令人不禁陷入恍惚。爸爸手扶树干的沧桑侧影,好似放旧的报纸上登载的,早已模糊在记忆里的面容,手指划过处,脆弱的纸上不平整的痕迹,一分一厘皆昭示着岁月长河真实的刻度。

“不,我爱听,等会吃完饭你再讲剩下的吧!”他努力冲爸爸说道。

爸爸回过头,忽然笑了:“做你喜欢的事吧,爸爸也做爸爸喜欢做的事。”

“我不懂,你懂!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艺术,可是爸爸你看,你可以把随便一张拙劣的作品变成艺术,你比我适合它!事实证明,我做不了我喜欢的事,真的。”

“做不做得了由你自己说了算。只要你心甘情愿,无论将来做什么都好,而爸爸呢,已经没什么道理可以讲给你听了。当你拥有成熟的思维,明白如何分析利弊的时候,爸爸再提什么建议都只是在干扰你的抉择,不如保持缄默。”

“好吧……我回去写封检讨,改天递给孔老师。”他说。

“好孩子,”爸爸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走,我们回去做饭。”

在下一个平凡的夜晚,傅海卿将自己锁在房间里,穷尽一百五十亿个灰色的脑细胞,全心全意思考什么是艺术。借着灯光,他把毕生画过的所有画全部铺展开来,一一阅览,就连挂在爸爸房间里的那副幼儿园时所画的《和爸爸妈妈去郊游的一天》也没能逃过。他盯着它们审视了好久好久,不时挑出其中的几张,放在一块作对比,从内容到形式,从色彩到构图,从整体到局部,抽丝剥茧逐个分析,心想:艺术家究竟高明在哪里呢?是技法?是审美?还是灵气?我和他们的差距到底体现在何处?是表面的结构与透视?还是灵魂深处近乎赤裸的自我表达?

想着想着,一副特别的画映入眼帘,占据画面四分之三位置的绝对主角是块大大的月饼,被小孩啃了一口,露出金黄色的内馅,看起来十分可口。挤在画面角落里馋得流口水的小孩两眼冒星星,背景是蓝色的太空,背面写着画名《月饼星球》,难怪小孩子身着宇航服,不顾失去氧气的风险也要来上一口。单论这些实在算不上什么佳作,可偏偏超大月饼的下方歪歪扭扭写了一行小字,说:“爸爸喜欢的豆沙陷月饼,不可以tou吃!”

皎洁的月光斜泼在纸面上,清光玉露,长街灯火如昼,才道今日中秋团圆佳节,观月、赏花、猜灯谜如火如荼,老人小孩笑颜开,相亲相爱共享天伦之乐。许是最近忙于展望未来,竟忘了活在当下,待到万家灯火时仍未同爸爸道一声中秋快乐。

他放下手中的画,想马上出去说些什么,却在起身的瞬间呆住了,整间屋子铺天盖地的画儿给予了身在其中人一点小小的震撼。彩铅的、蜡笔的、油画的,风格迥异,大大小小目不暇接。三百七十二张画,一张不少,他可以用手指点兵点将一样骄傲地细数自己的作品。在这一刻,无论新旧,它们全员默契地冲他展开最明媚的笑脸,仿佛多年孜孜不倦的预演只为今夜的盛装出席。

环顾四周,他忽地大彻大悟,这些画之所以能被妥善保存到现在,是因为它们被人在意着,被什么人呢?被一个爱着它们的人。是的,它们承载了一个伟大的人身上的爱,它们因为爱而生动,因为爱而可爱,因为爱,平凡的它们变得熠熠生辉。没有了爱,它们充其量不过是铺满幼稚涂鸦的平平无奇的纸,垃圾回收站是等待它们的最终归宿。

爸爸的道理是枯燥的,他给的爱是笨拙的,比起爱与不爱的字眼,他更擅长用说理的方式来说爱。与其用一个简简单单的爱字连接你我,他倒情愿把枯燥的道理不厌其烦地重复千遍百遍。毋庸置疑,他珍惜时间,但他总是习惯花费一下午来对他的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美好的出游变成烦人的说教课堂,直到爱变得累赘,变得不胜其烦。

主动表达爱一定是件丢人的事吧,所以大人们善于利用一层层自欺欺人的话术伪装爱,他们把真话和假话掺在一起,麻痹对方,同时麻痹自己,这样才不至于让场面太过难堪。他们既大胆又拘谨,既自尊又自卑,既锋利又柔软。他们或许有一万种方式不动声色地伤人于无形,却在该坦露真心的时候化身胆小鬼刺猬闻风逃遁。或许在他们心中的某个小角落,至今仍蜷缩着一个渴望爱的孩子,但那个孩子早已伤痕累累不成人形。不敢想象,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炮火连天,竟叫他们误以为断壁残垣本该如此。唯有把苦难当成蜜糖享受,唯有把真心换作利刃交付,到底是抱守残缺容易,脱胎换骨困难,悲矣!

傅海卿想,大家都希望得到真正的爱,无条件的爱,似乎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却没有多少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习惯索取,而不是给予?渴望爱的同时,认为主动付出爱是一件很廉价的事,岂不是非常矛盾吗?爱自己和被人爱,固然重要,学会爱他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值得骄傲的能力。它意味着我不是脆弱的,即使有,我的脆弱也无须依靠他人的爱来修补。我自身就有强大的自愈能力,我的心正在源源不断地输送温柔的力量,让我能够感受万物的美好。是啊,我应该学会分享我心中的爱,而不是一味地指责爸爸当初做了多少在我看来不够体贴、不够完美的选择。

有的人像一具空壳,不但没有力量,而且发狂一般无限度地向外索求,恨不得把身边的每个人吸干。他们往往低三下四地垂涎救世主的施舍,并在得到之后患得患失,假如没有救世主愿意布施恩惠,他们要么选择白日做梦,要么四处倒苦水怨天尤人。好吧,我承认,我的清高救了我一命,毕竟我不想遭到周围人的鄙视,所以干脆假装不需要救赎。我为自己套上坚强的铠甲,仿佛无坚不摧。

我明知道看起来坚强不会让我真的坚强,却又无可奈何地安于现状。但好在,爸爸与我不同,他仍然在坚持创造爱,他把我乱七八糟不成章法的画一张张捡回来,裱在墙上,夹在书里,想方设法把它们变成艺术品。我终于明白,原来爱是最伟大的艺术。一个人若没有接受爱意的真心,便犹如有眼无珠。明明爱就在身边,却弃之敝履,而舍近求远,乞求一份若即若离的爱,我一定是个傻子。

我曾时常妄想获得很多很多的爱,即使我知道,我不是承蒙老天爷眷顾的幸运儿,但我就是想,所以我把自己变得很痛苦。我也希望我在某个人的眼中是特别的,然而我和茫茫众生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显著的差别,我凭什么叫别人把我当回事呢?我一向不喜欢孤芳自赏,奈何点头之交者多,志趣相合者少,除去孤芳自赏聊以□□,似乎没有别的办法。如果大部分人接地气,那我应当是特别的才对,事实却并非如此,所以我到底特别吗?亦或者说,特别不是受到青睐的必要条件,不叫人喜欢的特别和不特别其实差不多?如果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灵魂都乏味且空虚,我是否就可以接受我自己的灵魂乏味且空虚?如果是的话,那我岂不是在追求一种流行,而不关心它事实上究竟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偶尔,我突发奇想,想稍稍彰显我那不易流露在外的世俗的情感,现实总爱不给我好果子吃。我通常把败北的原因归于或这或那流于表面的假象,事实上我在没开口之前就已经输了。展现自我风采不是哗众取宠,突出个性让人记住的前提是在场至少有一个人感到好奇,老师、家长、朋友、同学,什么人都好,愿意了解你即可。总之了解是让被了解的人显得特别的原因。由此可得,特别其实是和好感联系在一起的,千万不要像只上蹿下跳的猴子,招摇过市,最终仅换来人们一笑而过。

人们的确容易厌倦自己千篇一律的模样,从而暂时抛弃一贯的作风,激情挑战某些强烈违背自身性格与态度的人设。至于最原始的动机,究竟来源于内心对不同外在风貌的探索,对不同待人接物的方式会引起怎样的反馈的好奇,还是单纯受到现实生活寡淡无味的打击而产生自我怀疑的结果,就很难说清楚了。可能二者兼有之。往好了说,对生活的积极尝试可能令我们收获喜爱,收获认可,往坏了说,改变自己何尝不是对原本自我的厌弃,害怕因魅力不足以持续发电而导致周围人对我的新鲜感消失。讨好大众和随心所欲实在难以分割,也许我们根本没有一条可以逃脱他人眼光的道路。

譬如许亦燃,纵然在我看来她也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可她却因为不想当个旁人眼中的乖乖女,屡次三番表示想学说唱,尽管我们都觉得这不实际了,然而诸如此类的现象始终屡见不鲜。因为只有穿上皮衣像阿照一样很酷很叛逆,骑着摩托车在大马路上飞飚等等才叫有个性,要不就太没趣儿了。

说到无趣,夏月似乎对此深恶痛绝,她说:“你可以不认可我,不喜欢我,但我不接受‘无聊’的评价。”虽然我不懂为什么无聊这个词的词意已经恶化到成为诋毁的工具,到了如此讨人嫌的地步?有的人情愿接受铺天盖地的谩骂,原因无外乎被人恨至少证明有人在意,可一旦涉及到无聊二字,便唯恐避之不及。夏月马上现身说法,表示无聊是对人最低等的评价,可爱是对人最高等的评价,无聊一词早已超出了普通口角之争的常用语,上升到了人格羞辱的范畴。无聊从很高的角度否认了你作为人最独特的心灵和情感,暗含着和你说话不如和木头说话的意思,可谓侮辱性极强。她曾经有一次收到无聊的评价,那感觉简直好比把她从头到脚数落了一遍。我听完大开耳界,竟不知道这样的说法从何时起不知不觉流行起来了。同学们正在想方设法规避无聊这顶难看的帽子,甚至发明出种种理由以使自己不处于无聊的定义中——“你不认可我的品味,对我喜欢的事物不感兴趣,就理所当然地把我打入无聊的标签里,这对我真的公正吗?”

事实也好,诡辩也罢,总归大家本质上都是在打造一种受人喜爱的标签,与之相对的逃避不受人喜爱的标签,我自然也不例外。当个愤世嫉俗的呆瓜没什么好处,只会徒增烦恼,倒不如别人头脑清醒,知道追求自我没什么用处,早早收拾好行头扮小生去了。看着他们“功成名就”,我心里嫉妒吗?不如说是五味杂陈吧。每逢开学季,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往往会在我脑海里冒出来:新学期开学要不要给自己打造一个人设呢?运动少年啦,音乐才子啦,总之高大上一点,神秘一点,只要捂得足够严实,谁管他真的假的?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服是使我成为男子汉的最好方法。放下嘴硬,向羡慕的人学习,向嫉妒的人学习,甚至向仇人学习,如此一来,他们便会非常讨厌你了。

如果我取悦他人,被取悦到的他人会反过来以赞扬的形式取悦我,而被取悦的我则更多的投入到取悦他人中去,如此循环。我们的人格也在取悦与被取悦的过程中得到塑造。那么很容易得出一条结论,取悦他人等同于取悦自己。

然而我始终以取悦自己为第一要务,间接取悦了他人不过是附带的结果。褒奖对我来说如同锦上添花,贬低也不能使我意志消沉,赞美并不能促使我积极地迎合,个别的贬损也不能换来我的曲意逢迎。

我庆幸我在以往不清醒的时候未能做出实践,致使我稀里糊涂的给现在的自己保留了足够的余地,为后续重塑心灵的计划提供火种。现在我知道,爸爸一直在倾尽全力用他的方式向我传递爱,可惜他的爱远远不够弥补我的空缺,不过值得高兴的是他教会了我温柔。

温柔让心灵产生顽强的再生能力,爸爸教过我最棒的东西就是温柔,他虽然没有让我获得来自家庭的充足的爱,却给了我自己从困境中站起来的法宝。我不再做为了各种爱奋斗的打工仔,而是自己创造爱,且是健康的爱。他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他让我相信,再黑的黑暗里,也一定有一束光为我而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