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友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书友小说网 > 岂曰无衣 > 第13章 宗祠

第13章 宗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邹衍,齐人,阴阳家,主张‘五德始终说’和‘大九州说’。”秦王政简洁地介绍道。

桑语这么一听,忽然想起师父曾经提及过此人。只是当时她忙着逗猫,听得并不认真。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邹衍列于稷下诸子之首,称“驺衍之术,迂大而宏辨”。邹衍在战国时期具有极高的声望,梁惠王亲自出城迎接,燕昭王亲自拿扫帚为他清扫道路……行至各国,皆是受到上等的礼待。

难怪,画中之人会有着那样睥睨万物的神色。也难怪,老太卜的语气会充满了骄傲。

从窗缝钻进来的风吹得烛火摇动,桑语觑着眼极力地辨认着黑木牌位上面的字。

她先前系统地学习过战国的文字,但是认读起来还是感到有些吃力。她忽然想起了“秦简”,那是她的“教材”。

将眼前所见与记忆相比对,陡然生了几分感慨——花开花落几春秋,秦简上的文字却永远不灭。

殿内供奉着的,是秦国的历代君主。从秦非子始,共有三十七位君主。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正是在这三十七位君主的接力之下,华夏大地踏上了一条由秦国为主导的“统一之路”。

其实,随着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天下一统”早已成为了有志之士的共同心声。孟子说“定于一”,墨子的政治梦想是“尚同”,荀子提出“一天下”………

理论依据已经非常成熟,又兼之有秦国先王们留下的雄兵猛将。只要有嬴姓宗亲撑腰,哪怕王位上坐着的是成蟜,秦国都可能会实现“统一六国”的历史使命。

成蟜或许会是个听话的君王,但是不一定会重用李斯等人。那么,就不会有“郡县制”的施行,更不会出现一个文化高度统一的民族。

历史的选择,挺有深意的。

想起了成蟜,桑语问道:“卫人行刺之事,君上查到了幕后主使者是谁吗?”

秦王政摇头,“追查到了的,都死了。就算查出了,除了令自己不悦,又能如何呢?不如不查,不如不问……”

他眯起了眼睛,眼中冷光闪烁。

桑语眼眸垂了一下,又抬眼看他,“君上怎么到宗祠来了?今日好像不是什么大日子。”

“有些好消息,寡人想要来告诉先祖们。”秦王政面容沉肃,“东方各国,再无合纵。”

“楚国呢,楚国如今如何了?”桑语问罢,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

“楚国迁都至寿春。黄歇将受封于考烈王的淮北之地十二县,献还给了楚国,以作寿春的屏障。”

听了秦王政的话,桑语啧啧了两声。打不赢就跑,换个地方继续躲着,这种局面对于一个曾经的中原强国来说,是怪丢人的。

秦王政眼神沉沉地看着桑语,欲言又止,终是缓缓地开口,“明年开春,魏国会送一女子入咸阳,乃是魏公子信陵君之女。”

他的目光紧紧盯住了桑语,不错过她神情的细微变化。她的眉蹙拢了,他心里莫名高兴。须臾之后,桑语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叹息,“魏乃败战之国,送一美人来,是为了赔罪么?可是,信陵君不是去年才去世吗?”

三年孝期未过就办红事?这简直太侮辱人了!更何况,信陵君曾经是合纵抗秦的中流砥柱。如今他尸骨未寒,魏王就这么巴巴地将他的女儿送到秦国来。真不知道是蠢,还是坏!

历史上的求和手段,无非是割地、岁币、和亲、质子、称臣。

君王无能,而使民众沦落于苦难中。

可怜十几岁的少女,被迫背负起沉重的历史责任,成为了被牺牲的草芥。

桑语再次无意识地叹出一口气。

这才是真正让她蹙眉的原因?是为大义,而非私情。

秦王政莫名有些失落。

桑语犹豫片刻,终于还是问道:“君上召我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并无什么事,”秦王政眼神移向别处,声音有些不自然,“寡人,只是突然,想与你说说话。”他说话时鼻音很重,显得有些沙哑。

桑语垂下眼帘,又抬起,始终不敢看向少年人的眼睛。

“君上既然无事,那我就告辞了。折腾了一天,我想回家休息了。”

秦王政默了一瞬,微微转过身去,“你回去歇息罢,寡人就不送了。”

桑语并未注意到秦王政脸色的异样。就在她转身的瞬间,秦王政感到自己的身体摇晃了几下,霎那,黑暗向他席卷而来。

桑语听到身后的异响,转过身来,便见到了秦王政昏倒在地的场景。她大惊,急急地唤了声“君上”,连忙上前查看。见秦王政双目紧闭,她伸手触摸他的额头,果然体温异常地高。

桑语只得高声将寺人巽唤了进来。

寺人巽闻声而入,见到这幅场景,也是一脸的惊慌。“这……这是怎么了?”

他连忙蹲下身子,示意桑语将秦王政扶到他的背上。

桑语却迟迟未有行动,她瞪着寺人巽问道:“应该是温病,不必太惊慌。我问你个问题,你得据实回答。”

寺人巽郑重地点了点头。

“君上生病之事,有几人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