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啊……”皇帝陛下咳了几下,端起茶盏润了润嗓子,“虽然早知道他在背后搞些什么,但是没想到居然比朕猜测的更大胆。”
“现在不知东晴王爷到底给了对方什么东西。”方安皱眉,“要塞地图?宫中的消息?还是什么要闻?”
“不重要。”皇帝陛下看了看年历,“过几个月是不是轩鸣的及冠日子?”
“是。”方安看着他若有所思的样子,心向下沉了沉。他说过等轩鸣及冠的第二日会用自己的性命作局,绝不是玩笑话。
“陛下的意思是纵容东晴王爷通敌?”方安知道他有应对之法,但这样做是在还是太过冒险,“臣觉得不妥。”
“放心,他弄不走什么重要消息。”皇帝陛下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从一堆奏折中找出一份,“你看看这个。”
方安接过奏折,一字字看了起来。这是边境加急送来的军报,上面说已经故意留出一处豁口让大没的探子队伍悄悄潜入,等他们进入腹地后有人随时监视,并封死了边境。
“这支队伍是大没许给东晴王爷的帮助。”皇帝陛下道。
方安:“他想逼宫?”
皇帝陛下点了点头,不否认。
“他想文雅的在一边坐收渔翁之利,可惜朕非要让他成为众矢之的。”皇帝陛下笑了笑,忽然又收起了笑容,握紧了方安的手,“心里踏实吗?”
方安当然不踏实。皇帝陛下一死,轩鸣根基不稳,想必又是一场大乱。
……而且这个人死了之后就再也见不到了。
“……胆战心惊。”方安只是这样说。
然而再怎么不安,及冠的日子总是要来的。
轩鸣坐在桌前,嘴里念叨着什么,任由一旁的宫女替他打扮。及冠的这一刻他已经盼望了好久,然而此时他的心情并不激动,不仅是大楚的局势越来越动荡,而且他一想起父皇曾经说的及冠第二天传位的话,强烈的不安便充斥他的全身。
父皇和方安肯定有什么瞒着自己。轩鸣停下嘴里的念念有词,回过神来,发现好像又有一段祝词自己记不清了。
拿起一旁的书册,轩鸣又重复念了一遍,合上书小声记着。
“殿下,时候到了。”许姑姑从门外走进来。
宫女们收了手,纷纷退到一边,轩鸣站起身来,最后看了一眼书册,走出了房门。
门外便是一座石雕的高台,文武百官都散在台下,朝着台上恭敬地弯腰,幅度很大,每个人都看不清脸。禁军的长枪上都系着长长的缎带,随着微风指向高台之上。皇帝陛下清瘦的背影就站在高台上,转身看着轩鸣,脸上是欣慰的笑。
轩鸣也笑了起来,他一步步朝着高台走去,按照大楚的习俗,三步一祝词,轩鸣大声的讲出祝词。到了这种时候,他的大脑几乎是空白的,他生怕背不出的那些祝词居然像是刻在心里一样,如此自然的就说出了口。
十九句祝词已经说完,只差最后三步,轩鸣就走到了高台中央。
“自此……”
“护驾!!”
轩鸣忽然被打断,他和皇帝陛下一齐向台下看去,一群粗衣花脸的士卒忽然闯进宫来,同禁军交缠起来。
“居然提早了吗?”皇帝陛下思索片刻,看向一旁脸色算不上好看的轩鸣。
本来在路上给他们使了不少绊子,就是想让他们晚些到达,不要破坏轩鸣的及冠仪式的。
“父皇,您先躲一下吧,不要让他们伤到您。”轩鸣挡在皇帝陛下面前,小心盯着四周的动静。
这些日子叶璃小姐教会了自己不少东西,替父皇挡上一会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皇帝陛下罕见的没有回他的话,只是盯着骚动的人群,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文武百官纷纷慌乱地躲避着这群不知从何而来的蛮人,东晴王爷眼睛里闪过一丝快意,向领头的那位蒙面人使了个眼色。
逐渐有几人突破禁军的包围,朝着台上的轩鸣奔去,轩鸣抽出礼架上被绸缎装饰着的礼剑,朝着那人迎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