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友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书友 > 七杀星 > 第331章 启蒙1.0(四)

第331章 启蒙1.0(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一波反坦//克地雷阵,到底带走了多少士兵,拉多米尔眼下并不清楚。他只知道自己受了伤,而自己的士兵也有很多人受了伤……他需要立刻做出决断。

“中将!”“中将先生……”

“不要吵!我还没死!扶我起来!”

副官连同士兵们七手八脚的搀扶下,拉多米尔终于在头晕眼花兼手脚发软中站起身来。他晃了晃脑袋,在一片呛人的硝烟味儿中终于回过劲儿来:

“你们……你们有谁听见、听见炮火声……了吗?”

“……”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其实大家都已心生退意——满地王八翻盖式“四脚朝天”的坦/克和装甲车就摆在那里,遍地血肉模糊的尸体就摆在哪里,初看过去至少死了百十来号人,没有谁心里是一点儿都不怵的。

“没有。”最终,还是忠实的副官回答了这个“送命题”。拉多米尔定了定神,立刻下了一道口令:“工兵排雷,侦察兵继续探查敌方动向。快!”

与此同时,正在北隘口的秦兵也没闲着。

她时不时在沙盘上摆弄着小旗子,时不时写画些什么。

——作为穿越者,她多少了解一些一战、二战时的战略战术,尤其是二战。可作为女性,她终归骨子里缺乏对具体战术、武器的兴趣和研究。在眼下这个“异世界”里,又没有手机、电脑、WIFI、AI可以让她通过高科技补足自己的军事技术短板,如今的她,可谓两眼一抹黑,可能还不如这个时空的“土著”。

沈夜北当然知道这一点。可他还是坚持让她亲身体会一把“指挥战斗”。

“可是夜北,我是个军事白痴,真的不擅长打仗。”

当时她非常老实且大言不惭的对沈夜北明确承认自己的“无能”:“您老人家就饶了我吧。我承认我只是个女的,干不来这个。”

秦兵,从来就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尽管她自己确实是个女性,而且也确实算是一个“女强人”:坐拥汇集各界五万精英的阴阳纵横道、集散网罗天下情报,甚至野心勃勃要把生意做遍全世界,这不是女强人是什么?

可另一方面,她又深以自己的性别为耻,处处都竭力效仿男性,甚至宁可拼着身体不适也要“化形”成男身,为的就是摆脱“女”字标签。可吊诡的是,真遇着战争、武器这种传统意义上的“男性领域”了,她居然罕见的怂了起来,足见其骨子里毕竟是个实用主义者,脸是可以随时不要的。

“会不会打仗和是男是女有什么关系?”

没想到,这回沈夜北也没给她这个面子。他非常干脆利落的拒绝了她的推诿,同时又给她吃了颗定心丸:“是让你去和刘锦棠他们学学,不是让你亲自指挥。”

倒不是沈夜北心善,而是此等决战,万万不可托大。

就算他看得出秦兵是有军事天赋的,可未经打磨的璞玉终究只是璞玉,不是真玉。

用合适的人办恰当的事,必须慎之又慎,这才是正理;但秦兵对他……或者说,他的“计划”太过重要,不抓住此等千载难逢的实战机会让她也演练演练,更待何时。

于是现在。

“上将,敌人共分十个师团共约二十万人,坦//克约350台,装甲车约200辆,每个师分别配备约1~2个坦//克营,分别自东、北、南三面关隘口而来,其中拉多米尔所率领的第一师及哈德洛夫的第七师已进入第一层伏击圈,其余八个师在遭遇反坦//克雷反制之后均畏葸不前。”

副参谋长如是汇报前线实况。刘锦棠耐心听完,却只是摇了摇头:“畏葸不前?不,他们是在等第一师和第七师的消息,以待时机——这是叶夫根尼将军的一贯风格。”

刘锦棠,这位从十年前楚帝国时期就一直跟着沈夜北东征西讨、先后经历过两次西北与回鹘及西域侵略者决战的老将,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虽说年龄资历上都远胜沈夜北,但他从不倚老卖老,反而对待沈夜北这个“后生”十分敬重。也正因如此,沈夜北对他也是格外信任,几乎每场大战都会把他带在身边。对于秦兵这个“姑娘”为何会被安排到他这里,他其实也心知肚明,是故特地将自己的思路说给她听似的,对副官解释道:

“基辅罗斯国内,叶夫根尼此人堪称军事天才。他的风格也非常特别,是基辅罗斯人里少有的谨慎,善长大型会战,重视后勤保障,然而一旦确信自己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胜率,就会一往无前直至将敌人消灭殆尽。而他麾下的将领们,无论性格多么各色各样,对他都非常尊重且敬畏,所以即便遭遇第一波伏击,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真的‘畏葸不前’,而是会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对付这样的敌人,我们一定要万分小心,千万不能暴露太多预先的计划和破绽。”

秦兵一边听一遍做笔记。刘锦棠看她这样不由哑然失笑:“秦姑娘,你不用记这些。将军说了,重要的是思维方式。”

秦兵一怔,随即意识到他所说的“将军”正是沈夜北。不是?老沈这厮这么闲的吗,居然还特别嘱咐刘锦棠这种细枝末节的小事?

“可您的分析如此鞭辟入里,不记下来多可惜啊。”

向来“长袖善舞”的秦兵,这次再度发挥了她的高情商。可刘锦棠接下来一句话,却险些把她变成哑巴:

“你是说方才我这番分析吗?”

刘锦棠无奈的笑笑,非常诚实的说了句:“这些,都是将军曾经说过的,我也不过是照本宣科罢了。”

“您就甭抬举他啦。”秦兵不以为意:“他就算三十多了,也毕竟小您二十岁呢,见识还是要长些才行。”

“嘿!秦小姐,也就你敢这么说话。”刘锦棠不知怎的,就起了聊闲天的心思。可眼下大战在即,他也只能立刻收了心,只简单说了两三句莫名其妙的话:

“沈将军,早就不需要再长什么见识了,那是俗人东西。什么样的见识能比当皇帝需要的见识更多?他要真想当皇帝,天下没人拦得住。谁配得上在他面前谈见识?”

说完这些,他立刻就把注意力转到战报本身上了,对副官道:“还是快问问将军,咱们跟将军那边保持一致,勿要自行其是为好。”

——————————

拉多米尔和他零零散散乱七八糟的第一师,在简简单单确认排雷结束和前面暂时安全之后,再一次踏上了往前推进的既定路线。

无线电技术在此时已经初步得到应用,基辅罗斯陆军作为世界最强陆军,自然也不例外。这种技术直接改变了战争形态:从古至今一直依赖的、低效的传令兵制度逐渐被无线电通信取代,指挥效率也急剧提升。但任何一项新技术都必须经历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无线电技术自然也不例外——

发报员费劲的调试了半天都没搞清楚总指挥部的命令。最终居然还是传令兵终于骑着马从叶夫根尼那里晃悠回来,同时带来了叶夫根尼本人的命令:

“将军说,我们第一师继续前进,但要小心为上。敌军擅长伏击及游击战,山地不利于重机械化军团推进,所以暂以步兵押前,将坦//克与装甲车分散于各旅、营,分兵进发。单论机动性我们不如敌军,但绝对实力优势在我一方。切记不要追求杀伤敌军数量,重在攻占高地。”

这是一道相当详细的指令。拉多米尔沉吟半晌,在这一瞬间,他的大脑好像宕机了,又好像忽然就短路了:

分兵?这是否太过保守?再说,万一自己所在的这一部分军力被楚军重点针对,那岂不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本着这样的逻辑,拉多米尔决定,叶夫根尼将军的话要听,但只能听一半。

于是,约半小时后。

“……中将先生,”副官收回望远镜,有些难以置信的:“我们……到山底了。”

这一路上非常安静,安静得简直如同参与一场郊游。他们非但没遭遇任何反击,甚至连个阵地都没见着,就仿佛楚军特地打开了大门、敞开来让他们“参观”一般。副官进而又小声多了句嘴:

“中将,中将先生……我有种非常不好的预感。要不,我们先……”

话音未落,他忽然瞪大了眼睛!

他看到了。藏在隘口处、伪装成灌木堆的阵地缓缓掀开伪装网,黑洞洞的炮口正对准公路。

那是……

榴弹炮。

“你到底想说什么?”拉多米尔听他话只说一半眼睛直了,像个傻子似的杵在那里,便即不耐烦的骂了句:“有屁快放,别他妈跟个小娘们儿似的磨磨唧唧!”

“‘猎物入彀’,炮击!”

回答他的不是副官,而是从不远处群山之间传出来的回声。声音有些嗡嗡的,但很明显,是楚国官话。

下一秒,这嘶哑低沉的声音便被巨大的爆炸声吞没。

几乎就在这一瞬间,所有的伪装全被掀开。首轮炮击,共有约十几枚大洋国产最新式榴弹炮精准落在装甲车队中央,混凝土碉堡里的全部水冷重机枪(注1)几乎同时开火。炮弹、子弹如暴雨般扫过狭窄的水泥公路,试图下车躲避的基辅罗斯士兵成片倒下,早秋开始枯黄的草根逐渐被人血浸透。

惊慌失措的基辅罗斯大兵们透过硝烟看见,楚军工兵正顺着 “S” 形坑道搬运炮弹,动作熟练得像在训练场上——

原来,一切从一开始就只是圈套,而且不止一层。

——————————

注1:水冷重机枪:真实历史上装置水冷却系统的重机枪,由海勒姆·史蒂文森·马克沁发明于约1884年,真正实现了可以长时间开火以压制敌人的战争目的。一战的非洲战役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信息源自百度百科及AI结合搜索,谨供参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