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乒乓乓的声音在球场上不断响起。
虽然没有失分但姜博已经感受到了一种在省队时从未有过的压力。
明明没有失分,可作为一名专业的乒乓球手,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球路的偏移。
梁景程打出的球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他回击时的球路,打从一开始就脱离了他的预想。
而且这个偏差还在不停的增大。
白齐飞:"苏医生,你觉得梁景程的胜率如何?"
"不知道,我又不是专业运动员。这种事难道不是应该你们更了解吗?"
"就是因为我们是专业运动员,所以才无法判断啊。"
白齐飞用眼角的余光瞟了一眼周边已经竖起耳朵的"小朋友"们道:
"梁景程的情况很特殊。"
"大多数国乒选手的球风,都是在技巧之上叠加力量,但梁景程的情况完全相反。"
"他是靠着击球时的瞬间爆发力闻名。手臂的爆发力,再加上击球时那一瞬间的巧劲儿,这才造就了他在国乒的统治地位。"
"他的打法虽然不好模仿,但却真的很简单易懂。"
"因此比起我们的技术分析,反而是你对他身体状况的判断更有效率。"
"具体的情况我也不知道,我对你们乒乓球实力等阶的划分不太了解,我也不知道他退役后的这一年还剩下多少底蕴,但……"
"我可以确定的是,以他目前的情况,一两局比赛应该不至于牵扯到他的旧伤。"
白齐飞:"一两局比赛?"
"是的,虽然他的肩伤还没有来得及得到完整的治疗,但我已经在上场前,给他用银针做了应急处理。"
"以他现在的情况,只要不超频就应该能确保至少一个小时的基本状态。"
"一个小时……"
周边的运动员听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苏锦葵见状也是猛的一拍额头道:
"通俗点说就是你们在赛场上用作紧急处理的"封闭针"。"
"我通过穴位暂时压制了他对肩膀酸痛的感知,只不过我的修行还不算到家,最多也就能撑个一小时左右。"
"而且这个时间,还会因为他运动强度和体能存余的消耗不断缩短。"
"难怪他一直在尽可能站桩消耗对面。"
白齐飞闻言瞬间回神。
先前他还以为梁景程是因为太久没和专业运动员打球,所以在步伐上有所生疏。
现在想来他应该是想要尽可能的节约体力,并用有限的时间,争取击败更多的对手。
"这个二愣子也终于开始学会动脑筋了。"
白齐飞的嘴角浮起了一丝笑意。
作为国乒的一员,白齐飞既与梁景程打过同一周期,也曾作为教练,在一旁全程关注过梁景程的比赛。
梁景程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强大,但他打球的浑然天成,几乎全部都在依赖自身天赋带来的本能。
若是实力落差较大的对手还好,但要是碰上一些有所底蕴的专业运动员。
他的回击基本就只是"回击",而没有去真的思考应该回击到哪里才能更容易让自己得胜。
这在国乒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怪咖。
国乒的不少教练,都希望他打球能打的再"聪明"一点儿。
但或许这就是天才独有的另类。
虽然无论是国乒的教练还是队员,都明白他只要能解决打球时的思路和控制问题,就能够有更上一层楼的可能。
但奈何当时的梁景程就是这样靠着本能压制了所有的同期。
虽然当时初出茅庐的他还并没能在国乒制霸。
但作为过来人白齐飞很清楚的知道,当梁景程的体能不再因为年龄落差而处于劣势时,就是他的胜利方程式得以成立的瞬间。
而那也正是他在最有希望夺冠的04年,永远……都无法忘却的记忆。
"可能唯一能打败他的,就只有年龄的生老病死吧。"
0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梁景程正值青春年少的意气风发。
可当时的他却已然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下坡路。
这是04年梁景程在决赛场上击败他夺冠时,白齐飞带着血泪在心底里浮现的第一感受。
在他眼里梁景程最大的难关,就是年龄带来的禁锢。
后来事实证明他猜的没错,在梁景程08年卫冕成功的下一届,第三次征战奥运会,梁景程的胜利方程式,第一次因为力量的不足而出现了漏洞。
他一力降十会的打法,第一次因为力量的不足而彻底失守。
国乒的接力棒在那一刻传递了下去,可白齐飞无比清楚的知道,若梁景程没有因为长期训练落下肩伤,他那套始终如一的打法,一定能让他完成了那让人无法想象的奥运三连霸。
这或许就是第二名的宿命吧。
明明是那道让自己一生都再无机会跨越的高墙,可到了其他人尝试攀登的时候。
他又不相信任何人成功,然后就更不用说是在城墙破损的低洼处略过。
作为对手他抱怨过梁景程的强大,但作为教练,作为国乒的一员,他无比迫切的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再一次看到那个天才耀眼的光芒。
……
球场上的比分在不断的拉大。
一开局就处在下风的姜博迫切的想要扭转颓势。
豆大的汗珠在他的鬓角不停的滑落。
"这个梁景程是怎么回事?"
"教练以前讲解国乒运动员的时候,不是一直说他是一个只懂得"蛮力"的死脑筋吗?"
"为什么今天突然开始打得这么灵活?"
"难不成真的是因为我太弱了?"
姜博焦虑的在心底辗转着。
虽然梁景程的退役已经是一年以前的事情。
但作为省队运动员,分析国家队运动员比赛的技法,一直……都是他们训练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也因此早在他还没有进入省队之前,他就已经在学习乒乓球的专业课上,听说过梁景程这个怪咖。
一力降十会的死脑筋,这是乒乓球馆的负责人,对梁景程最发自内心的评价。
虽然04年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已经出道即巅峰的,在自己的第一个奥运周期拿下了奥运金牌。
但当时的梁景程可以说是每一个教练教育学员时的反面教材。
"人家是特例,不要学。"
"怪咖的打法只有怪咖才能用,你们学了就是送了。"
"他的打法,哪哪都是漏洞。"
类似的话语,他早已不知在教学课上听说过多少次。但这一回当他真的亲身面对这个漏洞百出的"怪咖"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推翻自家老教练所有的分析。
"TNND,梁景程的打法是有漏洞没错,但在回击必然因为力量不同而跑偏的情况下。又有谁能够顶着偏移的球路,去应对对方的漏洞。"
"他想过从对方的球路中,渐渐找出规律,但梁景程的力道明显超出了他的预判。"
"他甚至能够在"超标"的基准之上,通过力量的调整,来搅乱他们对球路调整的预判。"
"这样的对手,已经不是强不强的问题,而是从头到尾就是一个Bug。"
姜博越想就越是无奈。
一旁注视着这一切的省队教练也是无奈的摇着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梁景程的能力的确Bug,但之所以呈现出如此恐怖的压制力,更多的还是源自于姜博自身实力的不足。
正因为姜博完全没能跟上梁景程的节奏,才让梁景程这个不擅长控场的球员实现了压制。
"天才和普通人……"
姜博的教练不忍的攥紧了拳头。
他很想在姜博下场时,给他一些安慰。但话到了嘴边,他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安慰……怎么安慰……
说对方实力太强,哪怕是退役一年后归来,也让他完全无法企及。
还是直接表明运动员这一行,天赋就代表一切。
普通人即便拼尽全力,也永远无法踏足天才的世界。
教练团的视线随着比分的不断拉大而愈发不忍。
他们不想打击少年们积极性。
国家队二队,看似是给了很多没能进入国家队的"新人"以机会。
但问题哪怕是在国家队,也存在着主力运动员与陪练的落差。
入选国家二队,就意味着他们当初连成为陪练的条件都尚未满足。
然后又何谈与那些真正意义上站上过奥运赛场,并取得过运动员最高荣誉的世界冠军相媲美呢?
二队的模式看似是机会,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入选二队的运动员而言,站上二队竞争席位的那一刻,就很有可能是他信念崩塌,再不为自己的运动生涯抱有期待的瞬间。
这是个很残酷的现实,国家队和省队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
除了能够入选国家队的运动员本身,就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天才以外。
最大的原因就是国家队的训练和竞争环境。
国家队顶级教练的培养暂且不提,就单说那由一众天才共同塑造的竞争环境,就足以让原本在各自省队被唤为天骄的运动员,虚心成长并发现很多以前忽略掉的问题。
天才与常人尚且如此,然后……
"就更不用说眼前这位天才中的天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