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友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书友 > 她怎么不骗别人 > 第156章 第 156 章

第156章 第 15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身之物,根本无从辨认。

“纵使如此,阮御史还是担心有误,命仵作又查验了尸身,我依稀记得当时仵作声称那具尸体手上粗茧颇多,是习练箭术留下的痕迹,但那一年离宣王被杀已过去三年,圣上虽对外称宣王为叛贼所杀,实则也担心宣王府里还有乱党再生事端,借着为宣王服丧之名,令宣王府众人不得擅自离府,更杜绝了外客拜访,实是圈禁之意,如此一来,萧铉根本无机会练习箭术,如何能生如此厚实的老茧?为此阮御史疑心那具尸体或许有误。

“不过阮御史的疑虑并非不能解释。那三年里,宣王府一家虽被圈禁,萧铉确是常被先帝召入宫中伴驾,先帝身边的人称萧铉在宫中时箭术不曾歇下,老茧未退,也能解释此事。只阮御史仍是觉得可疑,又进山查看尸体被发现之处,在城外调查了好一阵,等再回城,等着他的就是参与谋逆的罪名。”

虞循试问:“我听说阮御史为人清正,执法严明,那这参与谋逆是有人故意栽赃的?”

郑御史沉吟着,“反正我是不信的。我初来京中时,阮御史还在,只是那时我只是京兆府一名小吏,人微言轻,与阮御史来往不多,但京中没有人不知他。他为人确如你所说,再刚正不过,虽曾效忠先太子,然大势已去,圣上力挽狂澜,扶住大周社稷,他也并未一味盲从追随旧主而与新主不睦,至于谋逆更是不可能。

“而且当年他从城外回来,也说萧铉之死仍有疑,需重新查过。那时罪名已经压下,这些话并未被人留心,之后与宣王有关的事更是被禁止提起,待阮家与冯家相继出事后,便再也寻不出此案卷宗,也无人敢再提及。”

“所以,既是圣上忌讳宣王一事,不愿重提旧事,也因阮御史发现了宣王世子死因的重要线索,才使得他遭人诬陷而被杀害。”

郑司马看了虞循一眼,重重叹息:“当年的事,事后略想想也就清楚了前因后果。咱们这位圣上于继位一事上或许不甚光彩,然治国教民确是兢兢业业,可圈可点。当年之事过去已久,线索早已被抹去,宣王一脉已经亡故,阮御史一族也尽数诛灭,若无确凿证据,此案绝无可能翻案,只能任由其被掩埋了。”

掩埋?虞循不赞同,纵使宣王有罪,宣王府家眷有谋逆之嫌,却也不是为那谋害一众家眷的真凶开脱之词。

虞循正色道:“此事绝不会被掩埋,眼下就有一个翻案的机会。”

郑司马被他说得迷糊,茫然看着他,虞循道:“方才说起阮御史怀疑两具残缺的尸体不是彭奎与宣王世子,我又想起曹荣与曹襄……”

虞循的话留了余地,郑司马略想一想,已悟出其未尽之言,纵使知晓他的疑心,仍不免惊骇,“你是说,当年死的并非彭奎与宣王世子,而曹荣与曹襄是冒用他人身份,他们二人就是……”

虞循颔首,“永成三年,萧铉年岁约莫八岁上下,算一算年岁,至今二十三,正与曹襄年纪相符,而曹荣……”

郑司马想了想,忙道:“当年他也不过二十五岁上下,若还活着当时四十左右。”

“曹荣正是这等年岁。”

郑司马显见慌了神,再回想虞循此前讲述曹荣父子在汜州种种布局与手段,也不得不怀疑起来。

“这个猜测虽则有道理,但终究是猜测,还是得找到实证,确定他们的身份才好。你推敲他们父子没有死,若果真如此,其背后谋求一定不小,还有更大的势力支撑着,一定得尽快将他们找出来。”

说着他又问,“那个贾娘子与陈小川就这么凭空消失了,还是已经落入曹荣父子手中,他们也得尽快找到啊?”

的确很久没有贾香薇和陈小川的下落了,虞循想到什么,点点头,“人不可能凭空消失,只要对方还有动作,就不愁抓不到人,不过比起这两桩事,我还有一处疑问,当年阮冯两家获罪时,曹荣、曹襄已在南漳县立足,除去阮御史与冯太傅在京中被斩首,余下家眷尽数流放岭南,而不久后公主为冯家平反,所有罪责尽归阮家,也使得阮氏一族如今都在岭南,而已曹荣曹襄之力,使些银钱,从岭南赎一两个人不成问题。”

郑御史心里又是一惊,“你觉得这次岭南内乱,也有他们的手笔?冯昭当年回京,说族中人在流放途中死了不少人,或许只是托词,极有可能是曹荣曹襄将他们救走。”

他重重点头,将此事认真记下,“此去岭南,倒是可以仔细查验一番,不过……这一切都得基于曹荣、曹襄就是当年的彭奎和萧铉。”

这一点虞循自然明白,“以目前所知,有八成几率确定他二人的身份就是如此,晚辈会继续寻找线索,当年流放一事就拜托司马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