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每天打电话报平安,实在是再稀松平常的要求。
可等苏白上了飞机,落地春城,打开手机弹出三十几个未接电话和十几条信息时,她才隐约察觉到自己到底答应了一个怎样的要求。
她正想着,时平的电话就又打来了。
“怎么现在才接电话?”时平语气有些急。
苏白情绪稳定回道:“刚下飞机。”
“汪晴来接你了吗?”
“还没看到。”
“那我叫车和安排酒店。”
“不用,她来了,我先挂了。”
“记得手机不能静音...”
时平这边还没说完,电话就被挂断了,他拿着手机怔怔的出神,被旁边人提醒了才重新专注到工作。
汪晴跑过来给了苏白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高兴地带着人去看自己买的新车。
电影赚了不少,苏白拿了一部分,在庆功宴上分了,没到场的汪晴也有份。
当初汪晴开玩笑说的三倍加班工资,苏白给的只多不少,分过去三十万。
汪晴本想拿着这钱买辆新车的,但还是不舍得,最后只选了辆二手皮卡。
皮卡虽然锈迹斑斑的,但不妨碍它的实用性,店里装货运货,平时出行都能方便些。
路上堵车,到家已经有些晚了,汪晴帮忙推着行李在前面带路。
老小区外面热闹,广场舞、夜宵摊和打牌唠嗑的都挤在一起,但走进小区里面,树就多了起来,也安静不少。
汪晴家是楼梯房,三楼,大铁门,开门的动静很大,哐当哐当的。
“不用换鞋,直接进来。”汪晴推开门,往右手边拐去,“你住我屋,行李给你放这了。”
苏白跟在她后面,打量屋内布局。
屋子面积不大,功能分区就不明显,厨房、客厅、餐厅连成一片。餐桌上放着饭菜,用红色的塑料饭罩罩着。汪晴的卧室是阳台改造的,用一张碎花帘子和客厅做了隔断,不到五平方的空间,就摆了一张双人床。
“杵着干什么呢?过来吃饭。”汪晴洗了把脸,打开风扇,朝苏白招招手。
苏白过去坐下,发现桌上一半是自己喜欢的酸甜口,一半是汪晴喜欢的辣口。此外,还配了一小碟酸萝卜和一小碗水果捞,显然是汪阿姨精心准备的。
“汪阿姨呢?她不和我们一起吃?”
“她吃的早,出去跳广场舞去了。”汪晴随口应着,把酸甜口的菜都移到苏白面前。
说曹操曹操就到,两人正说着,汪阿姨就回来了。
“我见屋子里开着灯,就知道你们回来了。”
汪阿姨热热闹闹说完,让开了位置,露出后面一个带着眼镜的阿姨,“给你们介绍下,这是社区的李主任。”
苏白和汪晴乖巧喊人:“李主任好。”
“都是乖孩子。”李主任语气热情,笑脸盈盈看向苏白,“这就是苏白,苏编剧是吧?”
“是的啦。”汪阿姨在旁边热闹应和,“就这个小姑娘,老厉害了,拍的那电影都能在国际上获奖嘞。”
苏白只需要在旁边笑着,汪阿姨和李主任两人一唱一和的,就把来意都说明白了。
社区想要拍个宣传片,但资金、设备又捉襟见肘,不知道从哪知道了汪晴有相机,家里还来了个会拍电影的朋友,顺势就找上门来了。
苏白委婉道:“我主要学的是写作,就编剧来着,不是...”
“你就说会不会用相机?”
苏白犹豫了下,点了点头。
“那你这就是对口人才。”李阿姨高兴抓住苏白的手,“会用相机,那不就是大导演喽。”
于是,给社区拍宣传片这事就定了下来。
体制内,要办事,先开会。
汪阿姨听说要去社区开会,连忙换了身漂亮的大花连衣裙,硬要送苏白两人去社区中心。
“你们都是小孩子,我不领着你们去,迷路耽误时间了怎么办?”
汪晴:“?”
没记错的话,社区服务中心就在小区门口,这都能迷路?
但大人说话,小孩插嘴没用。
正是早上八九点,小区进进出出人最多的时候。
街里街坊的都认识,还没刚走几步,一位提着菜篮的大婶就拉住了汪阿姨打招呼。
“小汪呀,穿这么漂亮,有喜事呀?”
“哎呦,还不是李主任,亲自上门请我们家孩子去拍个什么宣传片。”汪阿姨就等着人来问,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这不,我陪孩子开会,随便捯饬了一下,免得给孩子丢人。”
汪阿姨嗓门大,声音半点没收着,又大又亮。
周围街坊很给面子的应和。
“那这可是给公家办事,上了大学的小孩就是有出息。”
“我从小看汪晴就是个聪明孩子,你看这,先是自己赚钱换了车,这不又有编制了。”
苏白默默压低了鸭舌帽。
至于汪晴,她自在的很,一边笑着接话,一边还能抽出时间来和苏白咬耳朵:“我妈当年离婚下岗,别人说了不少闲话,她这些年活的不容易。”
“好不容易有个让她扬眉吐气长面子的事情,就随她去吧。”
这一路的热闹一直延续到社区中心,李主任就在门口等着,笑着带着三人去会议室。
从会议人员配置上看,社区还挺重视这次宣传片拍摄的,正、副主任到到齐了。
但重视归重视,社区的确是拿不出太多人员、设备和资金。
李主任对此说的很含蓄很官方:“当前社区中心的确存在一定困难,但社区建设靠大家,我们需要大家的智慧和支持一起去完成这次宣传片的拍摄。”
苏白和汪晴能听明白这话的意思,彼此对视了一眼,谁也没先开口说话。
倒是汪阿姨热情又主动:“大家都一个社区的,说什么帮不帮的,多见外。”
“我家汪晴刚买了个相机,刚还能派上用场的啦。”
李主任笑眯眯夸赞:“小汪年轻时就是厂里一枝花,这么多年了,思想觉悟也更高了。”
“那都多少年前的事了。”汪阿姨被夸的脸红,摆摆手,“李主任你就放心,这事就交给这两孩子,给你办的明明白白的。”
苏白和汪晴:“?”
总之,这事就稀里糊涂地被汪阿姨自作主张给两人揽了下来。
对此,汪晴很过意不去。
苏白是来春城调研的,汪阿姨自说自话的应承,却让她跟着被卷进了拍社区宣传片这事。
为此,她坚持要说要请苏白吃饭赔礼道歉。
“点,随便点。”汪晴豪气地指着菜单。
苏白默默看向脚边的塑料板凳,又看看手边的一次性碗筷:“赔礼道歉就请人来大排挡吃饭?”
汪晴理直气壮:“这可是食材最新鲜、环境最干净、价格最实惠的大排档,这还不够诚意?”
“对对对,那的确是很有诚意的。”苏白笑着看菜单,“那先来几串牛肉?”
汪晴见她笑了,又仔细观察了一下她的神色,才开口道:“今天我妈自作主张这事,你没生气吧?”
“我生气了。”苏白装模作样,故意沉下脸,“我特别生气,没有二十串牛肉是哄不好的。”
汪晴跟着她演:“那再加五个鲍鱼够不够消气?”
“勉勉强强吧。”苏白勉为其难的点点头,一抬眼刚好和汪晴的视线对上。
两人都没绷住,笑成一团。
——————————————————————————————
社区中心最终给了两千的拍摄经费,但是实在腾不出人手来帮忙,所以整个宣传片拍摄组就只有苏白和汪晴两个人,连个帮忙的后勤都没有。
想到这事,两人连吃饭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
在旁边看电视的汪阿姨瞅了她们一眼,嘴皮子一翻,吐掉瓜子皮:“谁说没后勤的?”
“在哪?”汪晴打起精神,“力气大吗?能扛设备器材吗?”
“你看我这个后勤如何?”汪阿姨骄傲指着自己。
“妈,别闹。”汪晴有气无力又趴下去了,“你那腰伤还没好呢。”
汪阿姨眉毛一竖:“你看不起谁呢?”
“想当年,我在厂里也是扛过钢管的,搬几箱水果更是不在话下。”
汪晴无奈:“妈,我不是这意思。”
“都是小事,小事。”苏白在中间打圆场,把两千块拍摄经费递过去,“阿姨当后勤挺好的,挺好的。”
汪阿姨很高兴被认同,接过经费,拿着采购清单,片刻也不耽误,骑着摩托风风火火去了批发市场。
直到晚上八九点,她满头大汗,哼着歌拖了两麻袋回来,给苏白两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那反光板老贵了,我在市场捡了十几张白色泡沫板回来,免费的,我都比较过的,补光效果一样的。”
“那个防风麦一个就要两千,简直是抢钱嘞,你们看看这个行不行?麦克风外面套个罩子也能用的。”
“还有那个什么三角架...”
就算汪晴当统筹时,剧组资金再紧巴,也从来没降低过对器材设备的要求。
以至于她看了这一堆破破烂烂的东西就觉得头疼:“妈,你不懂就别...”
“先试试。”苏白扯了扯她的袖子,拦住汪晴出口抱怨的话。
她拿着相机,用买回来的白色泡沫板当反光板拍了一张,然后把照片递给汪晴看。
还别说,效果是真的不错。
汪晴闭嘴。
见自家女儿吃瘪,汪阿姨可得意高兴了:“我这个后勤当的不错吧?你们尽管去拍,我给你们安排的妥妥的。”
汪晴本来想不服气再怼几句,但她一抬眼,看见自己母亲满脸笑容和充沛向上的精气神,又沉默了下来。
夜已经深了,外面天空变成了墨蓝色,点缀的星星被淹没在漫无边际的蓝色里。屋内就开了一盏小灯,汪晴盘坐在地板上,正在整理那堆杂七杂八的“拍摄器材”。
苏白擦着头发从浴室出来,先看向沙发,见上面没了人影,问:“阿姨睡了?”
“刚进屋去了,估计今天忙上忙下也累了。”汪晴边说着,找出吹风机扔给苏白,“把头发吹干再睡。”
“吹风机声音大,吵醒阿姨不好。”
汪晴拗不过苏白,先拿了条干毛巾帮她把头发拧干,又把风扇提过来放她面前。
落地电风扇很高,吱呀吱呀摇着头,苏白懒的抬手去按摇头开关,跟个向日葵似的,头跟着风扇转。
“做什么呢?”汪晴看不下去,给了她后脑勺一下,抬手把风扇固定住。
苏白跟她道谢。
汪晴听到这一句“谢谢”,沉默了许久,摇摇头,认真看向苏白道:“应该我跟你说声谢谢。”
苏白:“嗯?”
“我妈很久没这么高兴过了。”汪晴说着,盘腿坐下,仰视苏白。
“电影获奖后,她买了电影票拉着我一起去看。”
“她睁大了眼睛,拼命去找演职人员表上我的名字,找到后,又哭又笑的。”
“回来后,她又拉着我去给祖坟上香,夸我有出息,说我是个令她骄傲的女儿。”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苏白能听明白汪晴这些话里的委屈和释然,但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也不知道该安慰些什么。
作为朋友,她能做的,只有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