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上面的字和画,未免也太过巧合了。”
“不是巧合。”陆离道。
“什么不是巧合?”齐姜走到二人面前,疑道。
“那把牡丹花扇。”孟阳回道。
“看来孟婆早知我们会来到此处,这便是她给我们的答复。”陆离道。
“答复?你是说……”齐姜道。
“没错,我们要找的九魄之一,就是这位太平公主李明仪。传言,孟婆洞察世事万千、有通天彻地之能。此番看来,传闻果真不虚。”陆离道。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齐姜道。
“此刻天色已晚,不宜探查,我们先回醉仙居,明日去牡丹神祠。”陆离道。
“好。”齐姜和孟阳齐声道。三人便一同回到了客栈。
第二天一早,三人便一同出发,先去卖各色衣裳的店铺寻了几件合身的衣服穿了,随后在街边的小店简单吃了些饭菜,到得牡丹神祠时,已近申时。
神祠地处城西偏僻之处,未值花祭正日,路上行人已三三两两地结伴上山,准备进香拜神。四周树木荫蔽,绿意遮天蔽日,鸟儿啁啾、流水潺湲,谈笑声时不时地轻响在寂静的空山。三人走在不甚崎岖的山路上,均觉十分惬意。再往前行,无边的绿意逐渐被一片茫白掩去,是种满山间小径的梨花树。树下两侧每隔两三米便分别立着一根石柱,仔细看去,每根柱子柱身上都雕着形态各异的牡丹,柱上的四角带檐宫灯浅浅地发出光芒,引着众人继续前行。三人拾级而上,走了百米左右便看到一红色牌坊,上面刻着三个大字:牡丹祠。再往前,便是一朱漆山门,梨花飘落,空中隐隐传来“叮铃叮铃”的声音。山门外左右分坐着两个小贩,年纪约莫而立左右,一个面前摆着些手串、吊坠以及一些护身符,上面绘着各色牡丹;另外一个面前摆着的,是些香火灯烛。
“老板,我要这盏。”齐姜走近,笑言道。
那小贩刚卖出几根香烛,正在理货,闻言抬头,只见面前站着三位容貌颇美、神态却迥然不同的女子。那红衣女子笑意盈盈,目光清亮;左边的白衣女子姿容绝美,神情却甚是冷淡;而那右边的蓝衣女子则更是冷极漠极,脸上无悲无喜,仿佛不惹凡尘。
小贩顺着齐姜所指的方向望去,那是一盏牡丹花形的铜制酥油花灯,雕工细腻,栩栩如生。
“这位姑娘,你可真有眼光。不过,这盏的价格会稍微贵些……”小贩随口说道,话音未落,眼前便闪过一抹白色,定睛一看,面前已多出了五粒不小的碎银。
“三位姑娘果然豪气,这灯,是您的了。”小贩笑嘻嘻地伸手将碎银接过,右手持了那盏铜灯,递给了齐姜。
三人持灯向前,刚迈入山门,一阵微风吹过,空中铃声四起,清脆不绝,雪白的梨花迎风落下,景色甚是宜人。三人向前望去,面前不远处是一座歇山顶朱漆大殿,殿外两侧分立着八根雕花木柱,木柱中间的绳上挂满了叮叮作响的风铃。三人向前走去,来到殿身近前,只见檐下匾额上用金墨书着三个大字:太平殿。
三人向殿内望去,只见殿内正中央的神台上放着些花果和酒。神台之上立着一座神女石像,她双足前后分立,头戴花冠,身披仙袍,左臂轻垂,右手平举,手中持着一朵牡丹,眉目温和,神色极是温柔。神像下方的蒲团上,一青衣女子双手合十,表情虔诚,正在跪拜。
“求神女保佑,保佑阿唐哥平安归来。”那女子虔声说道,说完又拜了一拜,复又起身将手中的香火供奉在神态上,随后便走出了殿外。她走后,另一名女子接着跪倒在蒲团上,双唇轻起,许着心中所愿。
孟阳向四周扫了一眼,眉眼微凝,低声道:“这里并没有鬼类的气息。”
“难道那太平公主李明仪不在此处?那她又在何处?”齐姜疑道,看向二人。陆离闭着眼睛,并不答话。
片刻后,陆离睁开蓝灰色的冷眸,无悲无喜道:“是在这里。不过,十日未归。”
怪不得这里没有她的气息!鬼类和人类一样,有着特定的气息。如果一个鬼魂在一地长时间逗留,那么便会留下鬼气。不过,鬼气最多可存留七天,超过七天,鬼气便会散而无踪,无法寻迹。
“这可怎么办?我们时间紧迫,如果她一直不回来,岂不是需要一直等?还是说,先去找找其他的八魄……”齐姜急道。
“不会的。明日便是真正的牡丹花祭,这花祭因她而生、由她而起,她没理由不到场,除非……”
“除非什么?” 齐姜望着孟阳,问道。
“除非她,回不来了。”孟阳垂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