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很快热了起来,老吴开的那家“红旗”饭店,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
老吴回来之后,公社追究他在“棋盘台塌方事故”中的“领导责任”,免了他在公社“革委会”的所有职务,不光不让他管运输队和建筑队了,连筹备造纸厂的事儿也交给了别人。老吴一气之下,就带着朱文正去榆树屯找了个房子“隐居”起来,正好借这个机会给朱文正治病疗伤。不料没出两个月,公社主任老刘又派人来找他,让他重回公社“经济办公室”,继续搞那个造纸厂。原因是没有他,小鼓山那个造纸厂弄不起来。
老吴对北乌素公社那几个头头的本事心知肚明,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当时公社的刘主任冲冠一怒,就把老吴给贬了,让杨大柱子接手造纸厂的筹建工作。杨大柱子是个外号,他的真名叫杨领柱,跟公社副主任老马是姨表兄弟。他还是北乌素三大帮之一“杨家顶”的头子。其实所谓的“三大帮”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势力,也就是“帮主”手下各有几个“兄弟”,敢在北乌素的街上吆喝几声而已。北乌素最大的“势力”还是公社的刘主任,那三个“帮”也就是暗地里争斗,没人敢挑战刘主任的权威。
杨大柱子信心满满地当了造纸厂的厂长,接手之后才发现事情并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不光不简单,而且还挺复杂。
原来,老吴当初筹备厂子的的时候,已经跟造纸厂打好交道,并经县轻工局批准,将县造纸厂淘汰的抄纸机等三套旧设备,“无偿划拨”给小鼓山厂。可是杨大柱子去接洽时,县造纸厂却不认账。折腾了一个多月,旧设备还是搞不来。刘主任只好找来老吴,将他任命为“副厂长”,主要任务就是去搞设备。
老吴心想,你叫我当厂长,我都不一定干,我还让我听杨大柱子使唤,做梦去吧。但他表面上应承着,去了几次县城之后,回来说,因为咱们太磨叽,而且还不想花钱,人家县造纸厂等不及,已经将那些旧设备低价处理给了西塔县的社办厂子。
老吴接着跟公社提议,说既然搞不来旧设备,新机器咱也买不起,干脆别弄造纸厂了。咱把原来的饭店再开起来,好歹也算是个社办“工商项目”。
北乌素原有两家饭店,一家是汽车站旁边的东方红旅馆附设的饭店,那是国营的;还有一家是供销社办的工农兵饭店。两个饭店离得很近,“工农兵”争不过“东方红”,前不久关了门。老吴说可以趁这个机会,把原来公社办的“红卫”饭店再恢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