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亏二嫂怀孕了,不然父皇还真有可能让大哥回来,出去那么多年,回来干什么呢?搅浑水吗……喂,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文华堂还是一如往昔的样子,只是少年们都已经变了模样。
五公主坐到七皇子身旁,小声絮叨着。
七皇子只是不耐烦地推开她:“你和我说这些做什么?你又能怎样?”
五公主一下子像被抽了魂,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她确实做不了什么。
“何况,那可是大哥,血肉至亲,你怎么能这么说他?你真是越来越冷血了。”七皇子也在表达着对她的不满。
眼看着马上要继续上课,五公主咬了咬嘴唇,没再说什么,她还没胆大到让所有人听她讲那些大逆不道的话的地步。
先生的教导就像是一阵风从她耳边吹过,留不下任何痕迹。
在她下学后,皇帝久违地过来看望她。
自从她年岁渐长,不像儿时那样伶俐可爱,而是出落得美丽的同时,性情变得有些阴晴不定,多了很多女儿家的情绪。
她已经在灵玉的劝说下尽量不去吵闹,不去破坏,但女孩儿越来越大,产生的各种情绪是掩饰不了的。
对此,皇帝是没有心情应付的,他也有些后悔起来,他应该让一个可靠的妃子来抚养两个孩子,而不是抱着戒心与成见,让两个孩子在没有娘亲的环境下成长。
七皇子还好,和皇贵妃亲近,而五公主,却是和谁都不亲近,只依赖乳母,可乳母也不是主,代替不了母亲,没办法身体力行地传授她作为一个女子的生活成长经验。
这是女儿家成长所必不可少的教养,且不是乳母嬷嬷之类的仆人能够替代的。
他能察觉到女儿对皇贵妃的排斥,自然不会把他送到皇贵妃那里,他倾向于找一个比较老成持重、有养育公主经验的妃子来教养她。
“你意下如何?”皇帝抚摸着她的脑袋,语气尽量轻柔地问。
五公主对此猝不及防,但在询问了诸多皇帝对此的想法,确认这不是给她找个“娘”,某种意义上,是找个“老师”之后,她也还是同意了。
她知道父皇的决定其实没有她不同意的份儿。
“父皇,我听我哥说,大哥今年想来朝觐,父皇没有让他来,这是为什么?”五公主昂着头,一派天真懵懂地问。
刚刚露出欣慰笑容的皇帝心下又是一沉:“你大哥来京路途遥远,实在不便,他的身体也吃不消,且这上京花费颇多,他是个节俭惯了的,上疏朝觐也只是惯例,不代表他真的有想来。朕若是真允了,他怕是要慌乱了。”
“那三哥呢,三哥也要走吗?兄弟姐妹们好像都喜欢三哥,都不想他离开京城呢?”
大部分时候,兵马司都不是一个安静的衙门,总是有人进进出出,吵吵闹闹,直到冬日雪落,万籁俱寂,才能够稍微消停一些。
但眼下秋高气爽,又正是忙碌的时候。
“幸亏秋觐荣王不会来,不然我们这工作量又得多出不少来。”灵玉抱怨着因为秋觐导致的京城人流量陡增,管理难度直线上升,还都是一群在地方当惯了大爷的。
哪怕他们都明白“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小”这个道理,可日常行事习惯也不是轻易能改的,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地方官”的傲慢来。
但京城的所谓“市民”可不惯着谁,谁家又没个后台,平日里见官也见多了,宰相都没你架子大,由此又会凭空生出许多事端来,又都是小事,基本属于兵马司的管理的范畴。
“都出去巡视了,留我一个人……不行,我也要出去。”灵玉面对永远干不完的案头活儿,看了看方书吏和秦书吏,果断扔给这二人。
“咳咳,华大人不是该在这里坐镇么?不让有事儿怎么找得到人?”方平假模假样地劝了一句。
“他们都自个儿有主意,自己解决了,哪里轮得到我?真轮得到我的事儿,我又未必解决得了,还是得往上找。”
灵玉拾掇拾掇自己,问那一队人空着可以跟她出去巡逻。
可正当这时,却有一个小吏从门外匆匆而入。
“指挥大人,有人找。”这小吏的脸色还颇为复杂怪异,似乎是有什么事。
灵玉赶忙放下去巡视的安排,然后问:“什么人?什么事?”
“可能……得人带进来才知道。”
于是灵玉就在自己的座椅上,皱着眉头,准备好了迎接麻烦。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