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蓝玉案爆发。蓝玉是明朝开国名将,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早年随常遇春征战,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他是太子朱标的妻舅(常遇春的女婿),与皇室关系密切。洪武后期,因名将徐达、常遇春等相继去世,蓝玉逐渐成为明军核心将领,尤其在捕鱼儿海之战(1388年)中大破北元,威震漠北,被封为凉国公。
然而,蓝玉性格骄纵,居功自傲,曾因强占民田、侮辱元妃、私蓄家兵等事引起朱元璋不满。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借此掀起大狱,史称“蓝玉案”。
此案牵连一公、十三侯、二伯,包括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等高级将领。
受牵连者达1.5万余人,许多开国功臣及其家族被清洗殆尽。
蓝玉案是朱元璋巩固皇权、清洗功臣的重要事件,虽以“谋反”为名,但本质是政治清洗。
黛玉知道,这次大清洗与胡惟庸案(1380年)并称“明初两大案”,共同削弱了淮西勋贵集团。蓝玉案后,明朝开国武将几乎被屠戮殆尽,导致建文帝时期缺乏能征善战的将领,间接影响了靖难之役(朱棣夺位)的结局。
必须要改变这种结局!黛玉修书一封给《云山寺》的了凡大师,恳求他以占卦为名,进宫劝说洪武帝,救下一些无辜被牵连的老臣。因为黛玉知道,只有和洪武帝交往甚密,而且可以预测未来的了凡大师才有可能说服洪武帝。自己则以为马皇后看诊的理由带着月月入宫探查情况。
黛玉现在进皇宫是轻车熟路,宫女、太监看到黛玉都是毕恭毕敬,一个名为漱玉的小宫女带着黛玉来到马皇后的寝宫,黛玉见马皇后躺在床上休息,示意小宫女不要惊动马娘娘,让宫女退了出去,自己则在一只琇墩上坐下,观察着马娘娘。
血色残阳浸染天际,马蹄声如闷雷碾过荒野。马皇后在梦中与朱元璋并肩而立,四周黑压压的宋军将士如潮水般涌来,刀戟寒光刺得人睁不开眼。朱元璋的龙纹战袍已被鲜血浸透,手中宝剑卷刃,却仍嘶吼着劈开敌阵。她紧握长枪,枪尖挑落数名敌兵,忽听得身后传来利刃破空之声——一柄青锋剑正毒蛇般刺向朱元璋后心!
“重八!”她失声惊呼,却被三杆长枪缠住枪杆。铁枪相绞的刺耳摩擦声中,她眼睁睁看着那剑尖距丈夫的背脊只剩三寸。
骤然一声霹雳般的马嘶,玄甲将军如天神降临。碗口大的马蹄踏碎持剑者的胸骨,雪亮刀光在半空划出新月弧线,七八颗戴着头盔的首级同时飞起。常遇春染血的须髯在风中怒张,铁塔般的身躯将帝后二人护在身后:“陛下且歇,这些腌臜货色——”话音未落,他反手一刀劈开偷袭的敌将,猩红血浆在暮色中泼洒成扇。
马皇后猛然惊醒,掌心黏腻的冷汗里,仿佛还攥着梦中那杆染血的长枪。
黛玉忙近前查看:“皇后娘娘,您怎么了?”
看到眼前如花的容颜,马皇后顿觉砰砰的心跳慢慢恢复正常:“是玉儿来了,我没事,做了一个梦而已。”
马皇后自黛玉救了她之后,十分喜欢黛玉,本想认黛玉为干女儿的,因想着将来她和允炆的事也就作罢了,所以她也称呼黛玉为玉儿,自己在黛玉面前也从不称本宫,免得黛玉拘谨。
黛玉用丝帕擦去马娘娘额上的冷汗,问道:“娘娘做噩梦了?看这一头的汗。”
“嗯,是陈年旧事,我和皇上过去在战场上的事,在梦中到像真的一样。”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能是娘娘想到了一些往事,在梦中就反应出来了。”
“嗯,玉儿就是懂得多,或许是我老了,最近总是做年轻时候的梦。那一群老臣,战死的战死,病死的病死,还有的……唉!”
“生老病死都是人不可逆转的事,娘娘不必为此烦心。”
“玉儿啊!你说人都会变吗?本来生死与共的人为了利益都会反目成仇吗?”
黛玉道:“人心难测,人的心思是世上最复杂的。娘娘玉儿和你讲个故事吧,不知娘娘可有兴趣听?”
“玉儿快讲,我正心里烦闷,听听故事正好解烦。”
黛玉讲道:“从前有个穷人,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发了家,成为了一个很有钱的人,因为发家不易,他十分珍惜他的财产,每天要到库房清点他的金银。
有一天他清点时觉得少了几锭银子,他就开始怀疑是不是有小偷偷了他的银子?某一天他看到邻居家的男人拿着一锭银子去买了很多吃的,他就怀疑是邻居偷了他的银子。于是他每天观察邻居,见他们家买这买那,他就越来越怀疑是邻居偷了他的银子。看着看着,他觉得邻居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势,看人的眼光等等都是鬼鬼祟祟像小偷了。邻居家的孩子他也开始讨厌起来,觉得他们也像是小偷。
直到有一天他在外面做生意的儿子回来,告诉他是他拿了库房里的几锭银子出去做生意了,走的匆忙没告诉他,他才知道冤枉了邻居,于是他再看邻居的时候就觉得邻居哪儿哪儿都不像小偷了。”
黛玉把疑邻人偷斧的故事改编了一下,讲完了故事,看到马皇后在沉思,停了片刻道:“娘娘你看这个故事的主人,明明邻居根本没有偷他的银子,就因为一个怀疑的心思就冤枉了好人,所以疑心就会生暗鬼,特别是那些孩子是何其无辜啊!”
马娘娘听了,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了。”
黛玉见马娘娘神色平和了,就给她把脉,发现马娘娘身体基本无大碍了,高兴说道:“娘娘,现在您的身体一点事都没有了,只要每天多走走,用膳清淡些,多吃点水果,长命百岁是没有问题的。”
“好,玉儿说得好,我要好好活下去。看到允炆娶妻生子,继承皇位,子孙满堂。”马皇后笑着看着黛玉道。“走,玉儿现在就陪我御花园去走走吧!”
五月的御花园,榴花正灼灼如火。马皇后携着黛玉的手缓步走在青石小径上,身后宫人远远跟着,不敢近前。
"允炆这孩子,打小就爱读书。"皇后指尖拂过一朵半开的芍药,笑意温柔,"三岁时就抱着《千字文》不撒手,皇上笑说'此子类我'。"
黛玉垂眸浅笑,裙摆扫过地上零落的柳絮。
"七岁那年,他偷偷把蛐蛐藏在袖子里上朝。"皇后忽然轻笑,"那虫儿偏在户部侍郎奏事时叫起来,气得先皇罚他抄《礼记》。"
远处传来少年清朗的笑声,黛玉抬眼望去——朱允炆正立在荼蘼架下,手执书卷与侍讲学士论学。阳光透过花叶,在他月白常服上洒下细碎金斑。
皇后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意味深长道:"他性子虽静,心却极热。前儿还问我,林姑娘的药圃可缺什么珍奇种子?"
黛玉耳尖微红,佯装去嗅身旁的蔷薇。花香里,皇后忽叹:"这深宫寂寥,若有知心人陪着读书赏花……"两人走到荼蘼架下,
话未说完,一阵风过,吹落满架荼蘼。允炆急忙抬手替黛玉挡去飞花,又去扶马皇后:“皇奶奶来了,孙儿扶着您走走吧。”马皇后含笑看着黛玉:“本宫乏了,在这里坐坐,你们年轻人再说会话罢,允炆、玉儿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