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是正午,晴朗,无风,太阳晒在盔甲上,亮堂又干燥,恰如站在灵玉身旁、身后的所有北征将士,他们的功绩都是明晃晃的,用自己的命去换别人的命,最后幸运地活下来。
这里是一片开阔的平地,有修葺好的官道,大军还在远处驻扎,眼下前来的只是很少部分,但依旧一眼望不到边际。而无论他们此前如何疲惫,此时此刻都展现出了难以言喻的精神气,和耀眼的阳光融为一体。
这是他们毕生难忘的荣耀时刻。
而他们都安静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幕。
也许他们不一定知道灵玉这个修士究竟有哪些功绩,但总归,她和他们一起,她站在前面代表所有人。
这一刻的安静似乎有些久,久到这原本充满胜利的与封赏的期待的场景,逐渐变得略微消沉和肃杀,好似不如此,便不足以彰显冬日的凌冽与帝王的威严。
皇帝是被称为天子的,这是第一个世俗皇朝建立时,为了阐明其正当性,对百姓作出的解释。皇帝代表天,因而获得统治的权柄,与仙、神无关。
但皇帝终究不是真正的天子,那“真正的天子”早已因为承受不了那样的天命而陨落,眼下的天子不过是一个名号,因而他并不能将自己当成“天”而为所欲为,否则下场就是北原那位自称“上天”的神明那样,被冠以魔之名而彻底消灭。
只有魔才会追求彻底的、无拘无束的绝对自由,他不是魔,也不是神。
“华爱卿平身。”皇帝开了口,上前作搀扶状,让黄公公将盒子收下。
灵玉顺势而起。
“朕方才实在恍惚,想着当年朕与你父亲也是在此地一道,被先皇在此亲迎,那时朕与你一般,都是刚立下战功,等着天子的封赏。”
他说着这样的话,目光转向曲阳侯,轻轻一点,又回看灵玉,眼中满是欣慰和期许。
紧接着,他目光移向一旁侍立的黑风,还有其他主要将领,一一问候、赞赏。
灵玉没有再将注意力放在皇帝身上,而是又转向她的父亲。
在她眼里,他真的太过于显眼。
在场多的是比他年纪大的,但没有人像他那样,生机微弱。
而曲阳侯却没有看向灵玉这个孩子,而是将心神都放在了皇帝身上。
就在刚才他的目光与皇帝交汇时,他的内心被狠狠牵动。
他们已经太久没有这般的君臣对视。
哪怕这只是转瞬即逝,只是因为灵玉而多看他一眼,这也是很长时间以来难得的皇恩。
其实以他的身份地位,和他现在这种处境,他本不必如此,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有过去的恩荣,再怎么放肆他也不会失去什么,他还活着,但人生已经走到了头,而走到头的人,大可以无欲无求,不必理会皇帝如何,可他就是做不到。
灵玉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若是知道,她定然又是一番愁绪绕肠,为他的情而哀婉,但她不知道,所以她此刻在想的是,她做好准备了吗?在未来的小侯爷长大之前,她能够为侯府遮风挡雨吗?又或许,她也不必过分忧心,很多东西是自然而然的,只要看看这次回京,别人怎么待她,也就对她能起到了威慑力有个概念了。
问候之后就是献俘,一个个俘虏被带上来,被轮流介绍其身世地位,被谁所擒获,随之获得的其财产与人口几何。
而其中一个,是胡沙。
关于他,众人也是争议了好一番,最后还是决定由灵甲军的人亲自押解看管到京城。
但他来此的身份不是苍狼神的分身,而是他所在的部族的首领。
他没有得到任何特殊对待,无论是皇帝还是其他知道他身份官员,都已经对各种来龙去脉弄清楚,也把诏狱里关的那位能问出来的都问了,眼前的胡沙让他们提不起什么额外的兴趣。
再之后就是属于更少一部分人的重头戏,进城,接受京城百姓的欢呼。
从北门进,在中街走上一整圈,最后再进宫,接受皇帝赏赐的宴席。
在酒宴上,皇帝会在合适的时机,也就是气氛到位以后,宣布封赏。
灵玉目视着皇帝仪仗和文武百官缓缓离开,身后的士兵都是齐声高呼“陛下万岁”,声音震耳欲聋,和皇帝来时一样。
等他们消失在视线里,灵玉才翻身上马,打算按照安排进入京城。
“啊!我要怎么才能像你这样宠辱不惊?”
这是韩曜第一次见到皇帝,当然更准确地说,是这样近距离看见,之前一些节日,他也有幸见到过,只是隔得太远。
方才他的心跳到嗓子眼,那种激动的情绪难以克制。